完整看完這場脫口秀表演的人不難發現,House雖“點名”這只股票代碼,但其講述內容是其炒股虧損的經歷,之所以得到衆多關注“出圈”,也是因為對股民心理精准的描繪。而後續該股票的異常漲幅及輿論指向,恰似印證了脫口秀腳本中對非理性投資者的描述,“我們散戶最被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心氣極高、心態奇差。”
從後續走向看,也的確如此。輿論基本面大多集中於脫口秀演員在創作時不應當給出某些影響理財等行為的明確信息,即便稍具常識的人也知道,這些信息不應該成為影響投資行為的依據。不管是直言批評,還是好言相勸,其背後的邏輯核心是一樣的:既然無法阻擋流量異化釋放的能量,只能為創作者系上“卡扣”,讓非理性情緒和盲目行為在原有圈層中一次次被刺激。是戳破氣球,還是自我“閹割”,創作過程中的“兩難”,又何嘗不是創作自由的瓶頸?
嚴肅的理性投資輸給了一場娛樂的脫口秀表演,現實永遠比“段子”還要“跳脫”。如果將行業的投機行為和市場情緒“甩鍋”給一個脫口秀演員,看似輿論將話題引向了“股市風險”的嚴肅討論,卻再次輸給了互聯網時代下的“娛樂至死”。
當然,創作是一定需要底綫與邊界的。只是這條邊界應當以何種姿態出現,是對創作者“步步緊逼”,還是在法律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由?近年來,不乏藝人主播、自媒體因發表不當言論被封殺或拘留的案例,他們的言論或是創作的內容無疑是因為突破了法律的底綫,才受到了相應的處罰。所以,House及其家人或利益相關方是否持有該股票應當被關注,盡管House本人已通過社交平台澄清,可股票的異常波動確實發生,僅憑自證不僅難以服衆,也不符合制度流程。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發布通報,對異常交易行為采取了自律監管措施,相信相關機構會對House是否違法違規做出詳細的調查。
從現有情況看,將一場沒有誘導投資指向的脫口秀與一只衝上熱股榜的股票掛鈎,只能說明我們的股市還不是很成熟。換句話說,在非理性情緒助推下“妖股”出現在市場上,卻要求脫口秀創作者“背鍋”,只能讓兩個不同的行業同時“受損”。真正應當注意的是,是否有機構投資者趁機下場炒作,對普通投資者進行又一輪的“收割”?(來源:濟南時報 作者:張成地 本文略有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