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越發達,供銷合作社就越強大。或者可以說,完善而富有活力的供銷合作體系,是鄉村走向振興的重要支撑力量。
“扁擔”和“背簍”
具體到中國,供銷合作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有著光榮的傳統。
它萌發初創於革命戰爭年代。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合作社在各個根據地為平抑物價、保證供給、穩定經濟和推動革命發展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它成長壯大於計劃經濟時期。1950年7月,全國合作社的中央領導機構——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成立。1954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改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農民很多聯合起來,搞生產、消費、買賣或者服務等,成立各種合作社。供銷社就是農民合作開展供銷活動的組織,那時候很多農戶都持有合作社的股份。而國家則借助這個組織,實施在鄉村的產品供銷計劃。供銷社因此成為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1965年,電影《紅色背簍》上映,講述基層供銷門店職工常年身負背簍攀山越嶺收購農副產品、零售商品的故事。供銷合作社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扁擔精神”和“背簍精神”。
1982年在機構改革中,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與商業部第三次合并,但保留了總社的牌子。1985年後,隨著統購統銷制度取消,供銷合作社進入低穀,經營萎縮、虧損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