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會結緣 俄老婦多年後還牽掛“中國哥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5 13:06:32  


耶蓮娜19歲時的照片
年輕時的陳柱良
  “中俄友誼之旅”聯合報道團上月25日抵達了聖彼得堡以南200公里的大諾夫哥羅德市。在這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裏,報道團成員意外邂逅了一位俄羅斯老人,她希望記者幫助尋找她一直思念的“中國哥哥”。 

  ●“他雖然跳舞一般,但為人很真誠” 

  25日,當“中俄友誼之旅”採訪團成員結束在諾夫哥羅德州政府的採訪,準備登車離開時,遇到了一位年近古稀的俄羅斯老媽媽。她顫顫微微地站在州政府門口,詢問一位採訪團成員是否懂俄語,隨後激動地向記者講述了一段令她一生難忘的“中國情緣”。 

  老媽媽名叫耶蓮娜•米哈伊洛夫娜•普拉斯科維婭,現居大諾夫哥羅德市,上世紀50年代曾在俄遠東哈巴羅夫斯克生活過。1958年1月的一天,黑龍江省冰球隊來哈巴羅夫斯克訪問,並與當地的冰球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賽後,當地共青團組織中蘇冰球隊員與蘇聯青年參加聯誼舞會。年輕漂亮的耶蓮娜作為當地的共青團員代表,也高興地參加了這一活動。 

  舞會上,她邂逅了黑龍江省冰球隊隊員陳柱良,一位高大英俊的中國小夥子。陳的母親是俄羅斯人,因此他能說一口地道的俄語。他們愉快地交談、跳舞,很快就成了朋友。近50年後,耶蓮娜對當時的相識仍然記憶猶新,“他比我大兩歲,人長得很精神,雖然跳舞一般,但為人開朗、真誠,我對他的最初印象就非常好”。舞會快結束時,陳柱良向耶蓮娜建議,以後靠通信保持聯絡,耶蓮娜愉快地答應了。 

  ●“我們的交往很單純,不涉及愛情” 

  於是,兩個異國青年開始了一年多的通信聯絡。在信件中,兩個年輕人互相通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聊自己的愛好和朋友,並相互贈送了照片。耶蓮娜還送給陳柱良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陳柱良曾在信函中表示,希望有機會再來蘇聯訪問,再次見到耶蓮娜。但兩人在通信中都沒有觸及愛情。“如果我們住在一個城市裏,也許會相愛,並很可能結婚。儘管我們都很年輕,感情豐富,不過我們的交往很單純。”耶蓮娜說。 

  兩人通信一年多後,耶蓮娜因工作原因離開了哈巴羅夫斯克,從此中斷了與陳柱良的聯繫。後來,耶蓮娜輾轉來到了大諾夫哥羅德,成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她的丈夫也曾在哈巴羅夫斯克工作過,“他很理解我對‘中國哥哥’的感情,從沒嫉妒過我們之間的友情,而且支持我能再次聯繫到陳柱良。” 

  如今,耶蓮娜已經是5個孫子的奶奶了,丈夫過世後,她一個人靠著微薄的退休金生活,有時也賣點自己種的蔬菜或水果來貼補家用。20年前的一場火災曾將她的臉和手嚴重燒傷,但孤獨、簡樸的生活並不影響她享受生活的樂趣,“錢多了不一定就幸福,我有可愛的孩子們,我可以讀書、看話劇,所以我的生活很快樂。” 

  ●“如果他能給我寫信,我會很高興” 

  48年過去了,雖然耶蓮娜與陳柱良之間的通信已無法找到,但陳柱良的照片至今仍被耶蓮娜完好地保留著。耶蓮娜從來沒去過中國,但卻一直牽掛著她的“中國哥哥”。 

  8月24日,俄當地電視臺報道了“中俄友誼之旅”車隊抵達大諾夫哥羅德的消息。耶蓮娜看到新聞後,馬上打電話給州政府的新聞中心,想與中國記者聯繫。就這樣,州政府的新聞官員安排了耶蓮娜與記者的“偶遇”。 

  耶蓮娜告訴記者,她很想找到自己的中國老朋友陳柱良。“如果他還健在,請向他轉達我的祝福,希望他幸福、健康。”耶蓮娜還希望收到陳柱良的來信。“如果他能給我寫信,我會非常高興。但其實寫信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我就是想讓他知道,在俄羅斯有人記得他,祝福著他。他是好人,我相信‘好人有好報’!” (來源: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