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專家:建中印自貿圈比亞太自貿區更實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8 17:36:06  


韓國經濟學家安忠榮指出,中印簽訂FTA,建立起24億人口的市場,效益將非常驚人。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APEC領導人峰會舉行期間,有關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議題受到廣泛關注,但一般認為在本屆會議內能達成協議的機會不大。有韓國經濟學家指出,中國與印度正研究簽訂中印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一旦成事,可形成巨大的“喜瑪拉雅經濟圈”、建立起人口高達24億的單一市場,產生的效果比亞太自由貿易區更大,也更加切實。

  國際知名韓藉經濟學家、韓國中央大學國際研究生院經濟系首席教授安忠榮今日在《朝鮮日報》發表題為〈中印FTA與韓國的抉擇〉的評論。他引述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透露,胡錦濤主席20日訪問印度時,將提議簽訂中印自由貿易協定(FTA)。

  安忠榮認為,中國和印度的邊境長達3380公里。兩國一度發生過軍事沖突,但現在摒棄前嫌,就相互開放經濟達成了協議。這將成為加快全球經濟無國界化的契機。中國和印度人口加起來占全世界人口的36%。中國不但要與印度簽訂FTA,而且還要將巴基斯坦包括在內,建立巨大的“喜瑪拉雅經濟圈”。這不但對亞洲,對世界經濟格局也會帶來一大革新。 

  目前,中國以“科學技術大國”為目標,面向全世界展開確保資源的外交戰略,並與主要國家推進簽訂FTA。印度的人均收入雖然只有600美元,但有超過2億人的旺盛的消費階層,而且印度還是世界高級人才的產房。印度人的數學才能在IT、軟件開發領域遠遠領先其他國家,具有優越的競爭力。正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和印度具有龐大潛力,世界跨國企業和智囊團爭先恐後地在中國和印度建立據點。 

  安忠榮表示,韓國要為將在亞洲形成的“喜瑪拉雅共同市場”帶來的挑戰做好應對準備。要把過於集中在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擴大到印度,並尋求新的比較優勢。幸虧的是,韓國汽車和IT企業在印度成功地實現了當地化。以印度人對韓國企業的積極評價為基礎,要盡快與印度推進全面的經濟協定。 

  亞洲金融危機後,東亞國家為了編制經濟合縱連橫的新格局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韓、中、日三國爭先恐後地與東盟推進FTA,東盟與印度展開了FTA談判。韓美FTA可以保障韓國在亞洲發生的地區主義運動中佔領FTA中心國家的高地。 

  安忠榮強調,即使從國際關係力學角度出發,韓國也應通過與印度建立新的伙伴關系,擴大安保和地緣政治方面的範圍。印度“詩聖”泰戈爾在韓國處於黑暗的殖民統治時期的20世紀30年代曾預言說,韓國總有一天會成為“東方的燭火”。韓國要與美國、中國、日本、印度、東盟、歐盟等在經濟、外交領域建立全方位合作關系,思索21世紀韓國的生存戰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