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亞洲應走出金融風暴夢魘 走自己的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1 10:42:40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亞洲國家應走自己的路”的社論,指出亞洲國家一直擔心的夢魘,是威力莫測的投機客一旦出手,會不會使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演。當年金融風暴的震央泰國18日終於祭出嚴厲的措施阻擋投機資金,以減緩泰銖今年以來的凌厲漲勢對泰國經濟構成嚴重威脅;為了緩和崩盤的壓力,泰國較後時宣佈放寬部份管制。新世紀的詛咒正逼近風雨飄搖的亞洲金融市場,可怕的97夢魘會否成真?

  社論指出,97亞洲金融風暴產生的原因,是泰國政府既忽視了經常賬赤字持續擴大的潛在危機,又過度依賴外資挹注平衡國際收入,加上刻意掩飾應該公佈的政府金融、財政統計數據,才是造成危機一發不可收拾的根源。泰銖今年以來漲幅超過16%,升值幅度居亞洲貨幣之冠,對照泰國經濟基本面,泰銖漲勢確實讓泰國央行有必要居高思危,而率先開槍示警。

  資金無國界,國際熱錢四處流動套利已是不可擋的趨勢,近幾年來全球流入亞洲國家的外資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特別是美國聯儲局停止升息後,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熱錢有如海水倒灌般匯入亞洲,單單流入泰國的熱錢就高達130億美元,其中涉及投機客運用資金優勢炒匯。

  社論分析,然而,大量引進外資絕非亳無風險。在引進外資之後,如果該國的生產力不能快速的提升,以改善進出口的逆差,那麼發展中國家習慣性以固定匯率吸引外資的策略,往往會成為日後發生金融危機的火種。過去墨西哥與泰國政府都是在該國長期出現經常賬赤字,貨幣匯率應該貶值的時期,執政者卻為了顧及政治利益,擔心貶值引發外資退潮或更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採取掩耳盜鈴的手段,甚至隱瞞真實的金融資訊,才使問題一旦爆發而不可收拾。

  一些人認為國際熱錢只是助因,真正造成泰國收緊金融的主因是其金融政策、金融制度與金融操作的錯誤與失當。不過事實正好相反,正因為泰國前首相塔辛積極推動金融自由化之後,門戶再次洞開,國際短期資金大量湧入,造成金融政策的失效。

  社論稱,國際熱錢旋風般的去來,引起一國金融的急漲急落,在歐美金融基礎雄厚的先進國家,或許還可以承受得起,但是對亞洲眾多淺碟型經濟來說,國際熱錢的蜂擁去來,就有如蝗蟲過境一般,沒有不因此遭到危害的。經過亞洲金融風暴的教訓後,各國央行對熱錢進出更加戒慎恐懼。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魯曼曾建議亞洲國家應該採取非常手段,以高度外匯管制自救救人,他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顛覆性建議,儘管爭議仍多,但前首相馬哈迪實施外匯管制顯然就是採納了他的建議。若泰國政府此次金融收縮手段獲得成功,管制外匯的聲浪勢將再次急速高漲,世界金融體系恐將面臨巨大的變革。

  社論最後表示,但管制外匯是行險之舉,不一定保證成功,這也是權宜措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很多後遺症。泰國宣佈外匯管制首天綜指開盤應聲重挫逾10%,股市損失200億美元,連帶區域股市哀鴻遍野。但亞洲國家在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上除了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外,似乎也沒有其他的路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