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七十載日中矛盾依然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7 02:06:20  


  中評社溫哥華1月26日電/ 今年是中日八年戰爭的開端--七七盧溝橋事變70週年。雖然兩國的領導人之間增加了接觸,但是兩國之間仍有歷史矛盾沒有解開。中日關係近年來時有緊張,多數時候是因為中國對日本的二戰態度不滿而導致,集中反映在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南京大屠殺等問題上。另外,中國對日本防衛廳最近升格為防衛省也非常關注。中國總理溫家寶不久前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說,今年是盧溝橋事變70週年,是中日關係史上的敏感年,希望雙方能妥善處理這種關係。

  *中韓反日聲浪*

  據VOA News報道,中國和南韓的抗日示威也有時失控,造成了日方財產損失。在中韓民間,反日聲浪此起彼伏。在日本,也有極右翼的勢力在抬頭,主要表現在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問題上。而正在這個時候,日本把防衛廳升格成為防衛省,引起了中國的擔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研究員晉林波說,周邊國家這樣的擔心是有理由的。他說:“從外在表現形式來看,對周邊國家、特別是對中國增加了很多擔憂。我們擔憂,日本今後由防衛廳變成防衛省,在軍事方面功能會增強。這種增強是否會使日本脫離它一直堅持的和平發展道路?這是周邊國家最擔心的一件事情。”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公使井出敬二對中文部記者說,日本早就走出了歷史的陰影,不會再度走上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老路。他說,日本在二戰之後決定再不出口武器和軍火。這是日本痛定思痛的反省。他說,日本不願意再看到海外戰火又起,不願意看到日本製造的武器再度殺戮人民,不管是哪個國家和哪個地區的人民。 井出敬二說,幾十年來,日本嚴格遵守了這個自我規定和承諾。

  *日本公使:和平心願*

  井出敬二說,二戰後日本憲法對日本輸出武力有所限制,但是並沒有限制到詳細和具體的地步。他說,日本政府這樣做,只是表達日本從此不再陷入戰爭的和平心願。精通日文的國際軍事研究專家平可夫說,二戰結束後,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主動放棄了向日本索取賠償的要求,日本領導人20多次表示反省,這種歷史情結和矛盾,是兩國文化以及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他說:“戰爭是錯誤的。同時另外一方面,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看待戰爭和靖國神社的問題。我堅信,日本人去這個靖國神社不是為了戰爭,而是切切實實的懺悔:不能再打第二次戰爭了。”平可夫說,中國人喜歡拿德國和日本對戰爭的態度相比,但這其中有很多的不可比性。他說,今天的德國周圍沒有共產國家,而日本就有一個近鄰北韓,發展了核武器而且一直對日本虎視耽耽。

  *中國批日教科書歪曲事實*

  中國批評說,有日本的歷史教科書歪曲中日戰爭歷史和事實,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平可夫說,日本文部省不負責教科書的制定,而中國的教科書是教育部制定。他說:“日本的教課書由各個出版社自己制定,文部省進行審議。大概差不多它不去添加,只是通過不通過,職能是有限的。我和日本官員談過這個問題。很多人說,它篡改歷史。它怎麼能篡改?它不會改的。”平可夫說,這種教科書不是日本政府的立場,而只是某個民間團體扶桑社的立場,而且這樣的教科書只有為數極少的幾所學校選用。而在日本,選用哪種教科書學校有自己的自由。

  *南華早報:改善關係很有必要*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本星期早些時候發表社論說,中日之間改善關係很有必要。社論說,中日兩國之間也許心結很深,領導人幾次談話不足以化解陳年的敵意,只有兩國各階層的人民,真誠拋棄前嫌,進行無約束的合作,雙方之間根深蒂固的仇恨,才能消除。南華早報的社論說,對安倍來說,這就意味著要頂住來自他的政府內民族主義勢力的壓力。對中國來說,關鍵問題是要耐心和寬容,因為化解70年的敵意和互不信任要有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