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人民日報: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http://www.CRNTT.com   2007-01-29 10:13:06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登美國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裁張亞勤的文章說,用3個關鍵字大致可以概括1949年以來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歷程和未來前景:從“自造”到“製造”再到“智造”。

  文章指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30年,受環境制約,中國經濟與科技走過了漫長的“自造”階段。自力更生、獨立發展使國人收穫了引以為傲的“兩彈一星”等科技成果。

  第二個30年,是改革開放以後的30年,可稱為“中國製造”階段。中國告別了閉門造車的歷史。現今,作為萬眾矚目的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依靠勞力資源優勢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動力引擎。

  文章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保障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正確思路是:依託於強大的製造業基礎,通過賦予勞力資源優勢明顯的“中國製造”以創新DNA和巨大的智力附加價值,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歐洲、日本之後的又一個創新基地——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個30年,以創新為特徵的“中國智造”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和不竭泉源,必將催生出面向未來的、擁有強大的知識產權溢價力的創意產業和知識經濟。

  “中國智造”的動力來自創新環境、創新機制、創新泉源和創新市場等4個層面。

  創新環境——自主創新已成為中國的國策。創新機制——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將加速創新進程、提升創新效能。保護創新結果,以保證創新源頭永不枯竭。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專利活動綜合報告,當前在全球專利申請量排行榜上,中國已取代德國成為第五大申請國。創新泉源——豐富的人才儲備(特別是在IT產業領域),使中國的創新實踐獲得了強大動力。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增約20萬名IT領域的畢業生,這一數字是美國的5倍、印度的兩倍。創新市場——中國擁有巨大的內需市場,甚至可以完全消化廠商所孵化的“製造”成果——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最大的家電市場、第二大互聯網市場(且有望在今後兩三年內成為第一)、第二大PC市場,這不啻為相關領域的軟硬體製造商、服務商、內容供應商提供了跨越式成長的機遇。

  文章表示,作為“中國智造”的助力者和參與者,在分享“智造”資源的同時,跨國企業亦承擔著巨大的責任。例如,跨國企業應利用自身的資金和經驗優勢,為中國培養出一批批兼具國際化視角和大型專案管理經驗的複合型創新人才;應幫助國內同行提升創新實力、孕育創新成果、尋求業務機遇。跨國企業還可在深入研究和開掘本土用戶需求的前提下,開發出“中國智造”的產品,再將之推向國際,使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用戶發揮影響。在這種狀態下,中國將由全球製造業中心變為真正的智力研發中心。

  微軟公司希望在“中國智造”的征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來自中國的偉大技術越多越好。”——微軟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比爾•蓋茨的這句話,可用以概括微軟公司對於中國這一迅速崛起的全球創新峰巒的基本態度和美好預期。中國正在成為全新的創新源,中國的崛起為世界提供了無限的機會,“中國智造”必將惠及全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