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香港不應成為銷售髮菜的“特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0 10:03:34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中文大學昨日公布的化驗結果顯示,本港市面出售的髮菜中,超過三成屬澱粉質混和添加劑及色素的假貨。學者同時提醒市民,最新研究證實,真髮菜含有一種氨基酸代謝物的神經毒素,與柏金遜病、老人癡呆症等疾病的形成有關。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中大公布食用髮菜對人體有害無益的結論,有助降低香港市民食用髮菜的意慾,沖淡逢年過節都要食用髮菜以求“發財”的風氣。我們認為,香港應該立法禁止食用髮菜。這不僅因為髮菜對人體有害,更為重要的是,髮菜是維護中國西北地區植被、避免土地沙化的重要植物。在國家已經禁止採集、銷售髮菜7年的情況下,香港應從保護生態環境這一更高的境界和要求來看待禁食髮菜問題,不應在環保問題上採取雙重標準,讓香港成為銷售和食用髮菜的“特區”。 
 
  髮菜主要生長於中國的內蒙、寧夏、青海、新疆等乾旱地區,為保護西北邊陲草原免於沙化發揮其他植物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由於內地尤其是廣東人興起吃髮菜風,致使這一植物遭到拚命採集。根據估算,人們每吃一口髮菜就要破壞相當於一個籃球場大小的草原植被,而且這些植被一旦破壞後很難再生。近年來,內地有三分之一人口遭受土地沙漠化與沙塵暴困擾,髮菜被大量採集就是原因之一。為此,國務院在2000年正式將髮菜列為一級受保護植物,禁止採集與銷售。 
 
  社評指出,然而,香港至今仍然可以毫無顧忌地銷售、食用髮菜,甚至成為地區的髮菜集散地,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香港為髮菜銷售與食用大開綠燈,無疑為內地不法分子盜採髮菜提供了巨大的經濟誘因。為甚麼當年英國禁食狗肉、非洲禁止販賣象牙及其製品,香港就採用立法方式予以跟隨,而在國家發出髮菜禁令多年後,香港卻置之不理?這是“雙重標準”,還是另有原因?避免珍貴的國土資源被沙化,是每一個地區以及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香港人也不應置之事外。因此,香港應將髮菜列入《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為保護國家的生態環境盡一份責任。 
 
  香港人喜食髮菜主要是基於文化上原因,因為髮菜與“發財”諧音,可以帶來吉祥的兆頭。但是,吃髮菜既無益於自身健康又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香港人的這種舊風俗也應該改一改了。實際上,花菜與生菜也與“發財”、“生財”諧音,同樣含有祝福的意思,港人完全可以花菜與生菜之類的菜式代替髮菜,在節日期間食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