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國不會在國際強出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9 00:11:16  



  和諧理念的提出,當然有一定的改變意涵,但是並非要改變國際秩序,要顛覆當前的國際格局。更不是要與美國、西方針鋒相對地鬥爭,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國很冷靜,沒有發瘋。和諧理念的一層深刻含義,是更好地維護國際秩序。

  誤區三,認爲中國正在國際上採取“出擊”戰略。中國領導人的頻繁出訪引起了印度《前線》半月刊的高度關注,該刊說,對北京來說,確保地區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在國際上主動出擊因而成為必要。

  如果非要說中國在主動“出擊”,那麽一定要看到中國主動“出擊”的目標是什麽?中國領導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圍繞著經濟發展而進行的,所簽訂的絕大部分都是經濟協議。沒有與什麽國家進行軍事結盟,也沒有動員什麽國家圍堵另外的國家。和平發展,是中國需要積極爭取的世界形勢。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有一篇社論分析當前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態度很到位。社論說,60年代之後的中非關係,主要是由反帝反霸的共同需求所維繫,直到90年代初還有這種特點。中國領導人過去訪問非洲,每到一個國家都要發出反對霸權主義的訴求,繼而呼籲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與西方對抗的意圖非常明顯。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環境有直接關係。社論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經濟實力大增,成爲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獲益者。經濟實力的提升,必然會導致國際政治地位得到加强。因此,中國最後也成了現有國際政治秩序的獲益者,進而又成爲其維護者。這種嶄新的背景,使中非關係的內涵必然會隨之更新。

  這篇社論主要分析中非關係,但是對中國與國家秩序的關係看得很清楚。

  當然,中國的實力提高之後,對國際事務當然會更加關心,也會承擔更多的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但是這樣做不是強出頭的表現。只要中國不稱霸,不向海外派軍隊,不與美國、西方進行惡性競爭,不打亂當前的國際秩序,中國就是在韜光養晦,就不是在強出頭,對此,中國的態度很明確,韜光養晦的戰略有可能隨著國際性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基本的原則、内涵乃至精神不會動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