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家泉:民進黨政權的“刨根”戰術(之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0 00:20:26  


李家泉:停留在一般性的打“悲情牌”、“本土牌”、“兩岸牌”等,已經不靈了。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民進黨自執政以後,爲推行“台獨”路線,一直延續日本殖民者的“皇民化”政策,大搞“去中國化”。這一政策,目前似已發展至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對“去中國化”的深化,到了“刨根”的階段了。

  我這樣說不是沒有根據的。只要看一看近一個時期來,民進黨在“去中國化”方面究竟採取了哪些措施和做法,就都一清二楚了。略舉數例:今年元月17日,臺灣“行政院”通過決議,把《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中所謂“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刪除;今年第一季度,新學期開始使用的新版高中歷史,《本國史》改稱《中國史》,過去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統統改爲被稱爲外國的“中國”;今年1月31日,民進黨中常會決議,以“中國”爲名的“國營事業單位”,如“華航、中船、中油及央行”等,應速“修法正名”,一律改用“臺灣”。

  更引人注目的是,“2·28”事件60周年就要到了,台當局已命令,必須在這以前“全數移除營區的蔣介石銅像”。其實過去存在臺灣各地的許多類此銅像早就沒聲沒息地“失蹤”了,這一回無非是把這一做法延伸至對臺灣影響最大,紮根最深,對蔣最崇拜的軍隊而已。是意料中的事,沒有什麽值得奇怪的。

  對於民進黨政權這一切做法。我個人認爲“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民進黨政權絕不是僅僅爲了篡改故宮寶物來源,僅僅爲了修改教科書,也絕不是僅僅爲了更改臺灣企業名稱,更不僅僅是爲了清除蔣介石銅像。其背後自然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僅就蔣先生而言,不過是一個過氣的歷史性人物,其歷史功過自有後來者評說,何必迫不急待地於此時此刻忙於“清除”?

  其背後的真正動機究竟爲何,明眼人一看就知。一爲“選舉”。年底的“立委”選舉和明年三月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就都快要到了,“本土牌”和“兩岸牌”事關大局,不能不打;二爲“護扁”。所謂“國務機要費”案和其他弊案,深深地困擾著陳水扁和民進黨,不能不借機轉移焦點;三爲“憲改”。陳水扁不止一次揚言,要在今年出臺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臺灣新憲法”,當此最後時刻,即使不能“成功”也要爲之“成仁”。一句話,必須在扁政權任期結束前,高舉“台獨”大旗,重申“台獨”決心,最後,真正重要的是要力爭民進黨政權的香火再延續下去。

  然而,停留在一般性的打“悲情牌”、“本土牌”、“兩岸牌”等,已經不靈了。必須把所有這些做法深化、具體化,行動化,這就出現了以上所說幾個方面言出行隨、說做就做、挖根刨根、加大力度的舉措和做法。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