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萊爾徹駐伊英軍 實屬無奈的抉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2 15:25:36  


英國首相布萊爾21日宣布他的工黨政府決定在今後幾個月內從伊拉克撤出1600名英軍士兵。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新華社發表一篇評論文章說,英國首相布萊爾21日宣布他的工黨政府決定在今後幾個月內從伊拉克撤出1600名英軍士兵。他是在美英政府2003年不顧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悍然出兵入侵伊拉克接近4周年之際宣布這一決定的,而此時美國總統布什正計劃向伊拉克增派2萬多名士兵。

  文章指出,這“一撤一增”,凸顯布萊爾的尷尬境地:一方面要保持“英美特殊關係”,另一方面要保住工黨執政地位和自己的政治名聲。孰輕孰重?布萊爾掂量許久,最後還是選擇了後者。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布萊爾雖然是布什總統的鐵桿盟友,但他在伊拉克問題上面臨著國內各派及民眾的巨大壓力,決定從伊拉克撤出部分軍隊實屬無奈之舉。

  人們知道,當年美英政府決定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支持‘基地’恐怖組織”、“研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國際恐怖分子如果掌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對國際社會構成“極大威脅”。

  然而,美英軍隊打進伊拉克後,翻箱倒櫃,並未發現那裡有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找到薩達姆支持恐怖組織的証據。這使美英政府在世人面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但布什和布萊爾不改初衷,一口咬定入侵伊拉克的決定是“正確的”,至少推翻了薩達姆的獨裁統治,在那裡建立起了“民主”政權,促進了中東地區的“民主與安全”。

  但活生生的事實是,原本盛產石油的伊拉克,現在卻是連年經濟衰退,能源供應緊張﹔民不聊生,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宗教派別衝突越演越烈,每周都有許多人傷亡﹔地區局勢動盪不定,險象環生......以至於布什不得不在參議院強烈反對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向伊拉克增派軍隊,以求穩住那裡的局勢。

  至於英國出兵幫助美國打伊拉克的後果,撇開造成英國財政負擔加重和132名士兵喪生不說,更主要的是激起了英國國內廣大穆斯林的不滿,激化了英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矛盾。執政黨內部常常因伊拉克政策及中東政策而吵得不可開交,政壇一片混亂,工黨執政能力大幅下降。國會議員、政治團體、宗教團體、工會組織乃至內閣成員,在過去幾個月裡紛紛公開抨擊工黨政府的對伊拉克政策和對以色列政策,批評布萊爾緊隨美國打擊伊拉克並在巴以爭端上偏袒以色列,嚴重損害了英國的國家利益,增加了英國遭受國際恐怖分子襲擊的危險。英軍高級軍官也指出,英軍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線作戰,造成軍力吃緊,士兵無法得到足夠休整。

  在英國政府的對外政策理念中,一向有“英美特殊關系”的重要因素存在,即英國這個世界上的“二流國家”,如果“傍上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便可在世界舞臺上發揮“一流國家”的作用,大大提升英國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但英國國內的有識之士指出,如果不顧英國的現實利益,過分強調這種外交理念,就會適得其反。在伊拉克問題上,英國工黨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謂是“成也英美特殊關係,敗也英美特殊關係”。

  布萊爾政府奉行的對美國亦步亦趨的外交政策,不僅造成工黨政府聲望和執政能力下降,也使工黨內部要求布萊爾早日下臺的呼聲日趨高漲。《泰晤士報》說,參與伊拉克戰爭被英國很多人認為是布萊爾作出的最不得人心的政治決定,這也是正在加速他下臺的原因之一。《衛報》2月20日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表明,保守黨的民意支持率高達42%,而工黨的支持率僅為29%,如果現在舉行大選,保守黨不僅能穩操勝券,甚至可獲得絕對多數。在此情形下,布萊爾如果要保住工黨的執政地位,甚至在今年夏天他辭職後仍在英國政壇上留下英名,就不得不在下台前對伊拉克政策進行調整,同布什政府的做法拉開一
定距離。

  布萊爾從伊拉克撤軍的決定,無疑使布什在美國國內面臨的壓力加大,因為目前控制國會的民主黨也正要求布什總統從伊拉克撤軍,盡管布什政府的官員堅持說英國宣布撤軍是“一個成功的跡象”,不會影響盟軍在伊拉克的能力,也不表明美英之間出現嚴重分歧。無論美國官員如何打腫臉充胖子,布萊爾現在是顧不得那麼多了,保住工黨執政地位和自己的政治名聲要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