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市場經濟規律。這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過去十多年來,無論是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抑或陳水扁的“積極管理”的兩岸經濟政策,都無法阻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深入發展。據大陸商務部資料,去年兩岸間接貿易首次突破一千億美元,比前年劇增近兩成。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沒有人可以否認,一旦失去了大陸市場,臺灣經濟將立即面臨絕境。
二是大陸的惠台政策與措施。近幾年來,大陸調整對台政策,堅決貫徹落實胡總書記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其中,一系列操之在我的惠台政策與措施已經陸續出臺或即將出臺。這些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必將有力地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的進一步密切與發展。
三是臺灣當局兩岸經濟政策的局部調整。堅持“台獨”的陳水扁蓄意製造兩岸政治上的緊張與對立,是其維繫民進黨政權、保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同樣,臺灣行政當局在兩岸經濟政策上作出局部的、適度的調整,以爭取工商企業界和中間選民的認同與支持,也是陳水扁維繫民進黨政權、保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兩手策略並行不悖,交互使用,目標一致。人們不難看到,自去年初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以來,臺灣“府、院”雙方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扮演不同角色,推行所謂“政經分離”的新的兩岸政策。於是乎,節日包機常態化才得以談判成功、臺灣水果銷售大陸以及一系列台資企業登陸的做法才得以推動實施。如今,包括大陸人士赴台觀光、客貨運包機週末化、貨幣清算機制、金融監理機制與台商權益保障等在內的兩岸協商談判,有的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只待宣佈實施,有的則得到大陸方面的正面回應,有望達成共識。
大陸的對台政策極具包容性與連續性,不會“因黨廢言”、“因人廢言”,無論何党何人在台主政,無論何種政策措施,只要對緩和發展兩岸關係、維護台海和平有好處,對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有好處,大陸方面都會信守承諾,積極推動,努力貫徹落實,這同樣也是無庸置疑的。
民間交流進一步擴大
“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是臺灣的主流民意。近幾年來,與“台獨”勢力日趨猖獗同步發展的是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擴大。這種現象既是對陳水扁民進黨推動“台獨”路線、威脅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必然反彈,同時也是兩岸經濟、文化關係日益密切的必然反應。以連、宋訪問大陸為契機建立起來的兩岸政黨交流新模式、新平臺,為兩岸的民間交流交往注入了新的強大推動力。近年來,海峽兩岸各種不同形式、不同規模、不同專業、不同族群的民間交流方興未艾、風頭正勁,人員往來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事實上,前述有利於兩岸關係緩和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之所以能達成共識並得以部分貫徹落實,在很大程度上端賴于國共兩黨和兩岸民間交流的積極推動,方竟其功。可以預期,在新的一年,兩岸民間交流交往必將進一步向廣度與深度擴展,任憑什麼力量都無法阻擋。
總之,展望新的一年,兩岸關係勢將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景象:政治上危機四伏,經濟上持續發展,民間交流不斷擴大。乍寒還暖、時寒時暖、充滿變數,將會是未來一年兩岸關係的基本特點。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海內外同胞的共同努力,能夠消除危機,抓住契機,避免對抗,促進緩和,把兩岸關係推向一個良性互動的新階段。(作者是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兼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