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民國史,膽顫心驚的百年族群鬥爭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3 14:45:05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台灣蘋果日報今天發表陳文茜的文章說,前陣子修改教科書“武昌起義”等,成了大新聞。年後新聞淡了,學生們拿著新版教科書讀起了與他們父母理解迥異的民國史。 

  真的花點時間閱讀1911年前後的史料,無論舊版還是新版的教科書,寫的都是片斷且刻意杜撰的歷史。真是“凡官方說法,沒一個可靠”的定律。 

  滿清滅亡與民國戰亂史,對當代的我們其實是非常好的教材。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但這個憲改美夢因為前提是以滿人為“君”,無法成為討好的政治主張。於是革命發生了!閱讀民國史,其實就是閱讀一部膽顫心驚的百年族群鬥爭史。少數的滿人統治多數漢人,康有為的民主沒有賣點,必須加上漢族主義的革命巧克力,才產生了巨大無比的動能。 

  知識份子在那個年代既卑微又巨大。他們必須投身權力與種族的洪流,才能更動那個貧弱且頑固的祖國。在種族的長河裡,每個讀書人都把靈魂交予掌握銀子與槍桿子的人物,最後被迫屈服於長達四十年絕望且無助的動亂循環。他們發揮巨大影響力的,總在報紙。

  梁啟超從跟隨老師康有為後,就沒有一天好日子過。辛亥革命後,他更與老師康有為決裂,改支持孫中山;孫下野,北洋時代他想組民主政黨,又失敗了。

  在民國政治史上,梁啟超連一個位置都沒有,除了他的報紙。1896年波濤的年代,黃遵憲與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後改名《時事新報》。當時交通並不方便,上海發行的報紙送到蘇北、四川,得靠船。許多那個年代的知識份子,每天就等一班船,帶來梁啟超的《時事新報》;一路沿著長江、蘇北、南京到重慶。碼頭上盡是血液奔騰的中國青年知識份子,就等梁任公(梁啟超的別名)那一支筆,告訴他們一段民主的好故事。 

  上海《蘇報》是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它是上海租界發行的報紙,等於是中國言論自由特區,說什麼都沒人管得著。《蘇報》一路鼓吹暗殺慈禧,他們最佩服的是“戊戍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維新政變失敗後,康有為事先獲得通報先溜了,惟獨譚嗣同,慈禧派人來抓他,他不只拒逃,還大開正門,坐得端端正正等人來抓。

  《蘇報》每日稱讚俄國虛無主義,呼籲暗殺掉旗人,它聲明只要四億漢人手拉手,當時的話叫“摧枯拉朽”,推翻滿人易如反掌。《蘇報》推崇章炳麟、批康有為,因其與滿人外來政權勾結,直呼康為“小丑”。

  孫中山的革命論,在我們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兩版教科書中,都是不容質疑的聖論。當年他與康有為的“立憲”與“民族革命”辯論,是一段被忽略的民主論戰。康有為警告孫中山,“革命會流血”,“流血沒完沒了”,“革了滿人之命,留下的是沒有一日穩定的民國政局”。

  事實上辛亥武昌起“事”,一路起到了湖南,沈從文回憶鄉裡衙門換了一批人,仍是同一副模樣。把全鄉召來,宣布“既是革命,就得死人”,至於誰該死?太難決定了!於是就在主廟廣場前把鄉民們叫來抽籤,每人抽兩張籤,兩張牌都是活的,可活;一張死一張活的,還是可活;兩牌都是死,那神明、大革命都要你死,鄉民們只好死了。

  於是每日廟前堆了四百多個莫名其妙被處決的中國人頭,為革命而死。死的人數比台灣二二八還多,還荒唐。

  這是辛亥革命到了民間的真實面,也是任何一版教科書都不會教你的另一面。

  我們現在爭論許多政治議題,在民國史中,早已上演;歷史不斷地複製,但人很難學習。

  因為真正的歷史不會寫在教科書裡,你連真相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要說超越前人的老路。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