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曾憲梓:做一個不是共產黨員的共產黨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3 22:48:53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我畢生忠于党、忠于祖國,我要求自己要做一個不是共産黨員的共産黨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憲梓今天在京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說。 
  
  據新華社報道,即將召開的十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是本届人大的最後一次會議,曾憲梓同其他代表一樣正在忙著準備與“兩會”有關的工作。在整個采訪過程中,“祖國”是老人提得最多的兩個字。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期含泪離開家鄉的經歷時,曾憲梓包含深情地說:“回頭望望海關裏飄揚的五星紅旗,我下决心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回報祖國,而且要終生回報祖國”。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回報祖國

  曾憲梓1934年出生在廣東省梅縣的一個貧農家庭,父親離家到泰國謀生。在曾憲梓4歲時,父親因糖尿病去世了。1963年,曾憲梓離開廣州取道香港前往泰國與親友團聚,1968年舉家移居香港幷開始了艱苦的創業。 
  
  父親去世以後,曾憲梓家裏非常貧苦,十幾歲才有機會讀書。他回憶說:“我非常喜歡讀書,我在中山中學讀的書,國家一個月給我三塊錢助學金。當時農民是沒有什麽收入的,一下子給我一個月三塊錢,我永遠都記在心裏。我利用助學金讀完了中學、大學。”離開祖國的時候,曾憲梓心情難以平靜,感覺對不起党和祖國栽培,于是下决心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回報祖國,而且要終生回報祖國。他說,我以後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報祖國,這樣一種追求和理念始終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動力。
  
  在旅居泰國期間,親屬因財産問題發生爭執,曾憲梓對祖父說,我是共産黨、新中國栽培出來的大學生,我可以用我的勞動和智慧創造財富,但是親情是用錢買不到的,所以我和祖父保持親情關係,放弃了所有遺産。祖父感動地摟著他的肩膀說:共産黨培養出來的人就不一樣。提及這段往事,曾憲梓自豪地回憶道:“我沒有給共産黨丟臉。”
  
  曾憲梓對慈善事業非常關心,累計捐款6億多元,而自己平時生活非常節儉。他說,一個人在社會中只有短短幾十年,我是受黨和國家的栽培,要終生報效祖國。做企業發展賺了錢,除了保證自己的生活以外,一半進行投資,另一半就要回報祖國。我把賺來的錢回報在教育、體育、公益事業上,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人們。
  
  曾憲梓介紹說,他建立的教育基金會7年來已經資助了內地35所大學的1700多名貧困大學生。他說,我是苦孩子,因爲得到黨和政府的栽培才有今天。我們國家現在在發展,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的幫助。所以這些年我要求自己每年都拿出錢來幫忙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奉獻、報效祖國的一種方式。
  
  在開展慈善事業的同時,曾憲梓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團結香港界關心祖國、支持祖國,關心香港、支持香港。他說,我盡可能收集廣大市民的意見直接向中央反映,建言獻策,這也是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 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第二天,曾憲梓被授予大紫荊勛章,這是香港最高榮譽的勛章。曾憲梓非常珍視這份榮譽,幷以此鞭策自己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
治”中更加努力的去維護祖國和香港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十屆五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