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謀海權之路一波三折 曾經稱霸西太平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5 13:01:11  


日本“加賀”號航空母艦。(資料圖)
  從佩里的黑船到中途島,作為島國的日本,其海權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立志“布武力于四方”,成為稱雄西太平洋的一霸。但在軍國主義原動力的支持下,它所謀求的東亞乃至太平洋的海上霸權,卻是如此脆弱。

  黑船驚醒鎖國夢 

  1853年,日本江戶灣浦賀海面上出現4艘巨大的“黑船”,這些鋼鐵巨獸是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海軍準將佩里率領的艦隊,來到日本要求日本開放。黑船的到來使得當權的幕府感到恐懼,在1854年3月佩里再次到來時,順從地與美國簽訂了《日美友好條約》,後來還允許美國在日本建立租借地、只交納極少的進口稅等特權。 

  這種屈辱使日本開始重視海軍建設,放眼大海謀求海權。幕府也加強了其海軍近代化進程,建造了第一座海軍造船廠,派遣留學生去西方海軍學校學習。 

  幕府政權被推翻後,明治天皇為首的日本政府繼續加強海軍建設。1868年,日本建立海軍,開始準備與近鄰中國爭奪區域海權。1870年,日本天皇發佈訓令,規定英國海軍為日本的榜樣,還雇傭了英國人幫助訓練海軍士兵。

  擊敗中俄,獨霸東亞海權 

  1886年,清朝北洋艦隊到訪長崎港,見慣了歐美軍艦的日本人首次目睹了來自中國的鐵甲巨艦後,驚歎、羡慕之餘情緒也很複雜。

  1887年,日本天皇下令撥款30萬元作為海防補助費,全國的貴族和富豪也都競相為海防捐款。隨後幾年,日本加速擴充海軍軍備。海軍力量迅速趕上中國,而同時期的清政府卻以經費短缺為由,兩年內禁止北洋水師購買船隻和器械。在激烈的海軍競爭中,一邊是裝備一流的艦隊但卻如強弩之末,另一邊雖為二流艦隊卻日趨強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