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信:扁獨論被冷待 島內形勢仍未明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0 09:58:01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台灣時事評論員胡忠信的文章說,陳水扁於元宵節丟出“台灣要獨立”的震撼彈,隔日台灣股市受此言論衝擊,加上亞股開盤全倒,台股重挫了三二四點,台灣輿論大譁,華府、北京反應冷淡,陳水扁也啟動府院黨機器,堅稱“四要一沒有”就是“四不一沒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陳水扁的“五日京兆”做法只有一日行情,新聞只有二十四小時生命。
 
  扁李較勁 股民遭殃 

  文章分析,陳水扁的“飆獨”言論,根本是衝著李登輝而來,在同一日FAPA年會上,李登輝痛批陳水扁只會“口號治國”,“怕美國人怕得要命”,陳水扁聽了當然不是滋味,情緒反彈立即回應,兩人比賽飆車,你丟傢具、我丟瓦斯桶,兩人互相較勁,受遭殃的是股民,依據統計,次日股市市值蒸發了七○二五億元,每位股民平均損失了九萬元台幣。
 
  台灣陷入了統“獨”、藍綠的內耗,李登輝登高一呼,以八五高齡率先轉向,提出“中間偏左”路線,搶攻民進黨所留下的淺綠、淺藍選票,李登輝有意收編中間選民的意向非常明顯。二○○七年是修“憲”後另一次“立委”選舉,“國會”席次減半,加上單一小選區,有大多數“立委”將因此不會獲得黨內提名,台聯影響力式微,李登輝有意將“無主之鬼”全數收編,組成超大型無黨同盟,再加上與“總統”大選掛鉤,聲勢不可低估。
 
  各方對扁“獨”論反應冷淡
 
  文章指出,李登輝的言論與精算,陳水扁自然高度警覺,才有上述突發的區隔性、猛暴型“台獨”言論。即使陳水扁高分貝喊出“台灣要獨立”,但大家心裡非常有數,台灣修“憲”門檻高得離譜,必須有“立委”四分之三連署、二分之一全民公投,要修“憲”改成“台灣共和國”並無可能。華府、北京看出了這點,不隨陳水扁跳舞,正如預料般地冷處理以對。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針對陳水扁“台獨”言論,低頭唸稿以對,一副事不關己模樣。大陸則透過新聞稿方式嚴詞譴責,做了一番交代。布什總統面臨伊拉克、朝核以及國內民主黨期中選舉勝利的壓力,已無心再處理台灣問題,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中國目前正在召開人大、政協兩會,今夏又要召開中共十七大,也不願台灣生波。華府、北京冷漠面對陳水扁的激烈言論各有其背景因素。
 
  意在維護日漸鬆散的影響力
 
  文章表示,陳水扁面臨任期最後一年,最擔心自己成為跛鴨,即使跛鴨也要跳一跳,正如台灣俗諺:“雞糞落土也冒煙。”陳水扁七年來無任何建樹,在正名問題上拚業績,把中油、中鋼、中船、中華郵政等“中字輩”公營企業改成“台字輩”,既無政治風險,也獲得“深綠教父”美名,年終拚業績的態勢非常明顯。
 
  民進黨四大天王次第宣佈參選“總統”,陳水扁熱中介入“喬事情”,說穿了就是維護自己日漸鬆散的影響力。正如李登輝於一九九九年卸任前提出“兩國論”,期待後繼的連戰跟進,偏偏連戰提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李連自此形同陌路。陳水扁如法炮製,高舉“台獨”大旗,要求後繼者影從。
 
  一直保持低調,卻搶得先機,率先領表參選的呂秀蓮,卻表現出不一樣的兩岸政策,大談“建設性的交往關係”。呂秀蓮個性獨特,什麼事都有主見,陳水扁、蘇貞昌要拆中正紀念堂圍牆,呂秀蓮就是要反對,呂秀蓮的參選言論,必然不會與陳水扁同調。 

  文章認為,謝長廷早在去年參選台北市長時,就不歡迎陳水扁站台助選,兩人也漸行漸遠,結果是謝長廷竟在台北市開出更多選票,甚至累積了參選“總統”能量。蘇貞昌挾“行政院長”優勢,不斷釋放利多,但有些未經深思熟慮,反彈也特別強烈,十二年“國教”就是近例,中正紀念堂改名、拆牆還引來台北市政府的全力杯葛。蘇貞昌握行政大權,但也意謂包袱深重,惟恐稍有閃失,蘇貞昌對陳水扁亦步亦趨,已經像侍奉公婆洗腳的小媳婦,謝長廷民調甚至暫時領先蘇貞昌,不難看出玄機所在。 

  島內形勢仍未明朗 

  文章說,民進黨已全力佈局“總統”大選,離奇的是,在一年前還認為“躺著就會當選”的馬英九,目前卻陷入“躺著看別人當選”的窘境。國民黨如同大宅門連續劇,中國宮廷文化、威權體制如昔,事情擺不平、喬不定,還得八大老回朝決定。民進黨已有四大天王擠破頭參選,國民黨還是五府千歲出面調解,從年前到過完年,還是馬英九、王金平兩人互相放話、較勁。
 
  馬英九的官司一審若有罪,還選得下去嗎?國民黨上下都沒有人思考此後遺症,總認為沒有馬英九就沒有國民黨,如此思維,國民黨小於馬英九,黨還有希望嗎?王金平若在黨內初選硬拚,當然拚不過馬英九,黨主席選舉已有前例,王金平只有以靜制動,走一步算一步。馬王如同油水關係,早已無法交融,再多的見面儀式、再多的小人放話,徒然使馬王合作落空,不要說連戰回鍋再任黨主席,即使神仙跳下來也救不了。 

  文章表示,民進黨正在整合,國民黨卻在分裂,形勢在演變。陳水扁的“台獨”言論除了生波以外,並未影響大局。李登輝是否順利組成第三勢力,則是另一值得觀察的動向。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