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人大、政協高度評價香港回歸十年來成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0 17:28:16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香港回歸10年來的實踐証明,‘一國兩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成功的。”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李國強說。

  “香港的回歸是主權的回歸,更是人心的回歸,香港同胞對祖國的認同正越來越強。”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朱幼麟說。

  “在祖國的強有力支持下,香港通過不斷摸索,已經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未來的香港必定更加美好、繁榮。”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說。

  據新華社報道,在香港即將迎來回歸10周年之際,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高度評價10年來香港在祖國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對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

  “一國兩制” 成功實踐

  “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作為基本方針政策在香港得到了良好的落實。中央沒有干涉港人對香港的管理與建設,而且處處協助香港,使香港的經濟雖然屢經波折卻始終昂揚向上。”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袁武說,回歸以來,香港相繼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的重創,經濟一度低迷不振甚至跌落谷底,是中央不斷出台的強力措施有效支持香港走出困境、重拾信心,是“面向世界、背靠祖國”的獨特優勢支撐香港屹立不倒,再創輝煌。

  3年多前,《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簽署,成為促進香港經濟復甦的重要催化劑﹔隨後,內地開放居民以“個人遊”形式赴港旅遊刺激了香港經濟的發展﹔中央允許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允許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及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政策,更為香港經濟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2006年香港經濟持續暢旺,本地生產總值取得6.8%的大幅提升,股票持續飄紅,特區政府財政綜合盈余高達551億港元,”袁武說,“更重要的是,失業率回落到4.4%,創下6年來的最低,這說明香港正在走出回歸以來因傳統製造業外移而造成的結構性失業陰影。”

  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曹宏威告訴記者,香港只有約700萬人口,卻以高出尋常的比例擁有36個全國人大代表名額,“這表明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

  “回歸以來,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沒變,資本主義制度沒變,法律制度也沒變,”李國強說,“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香港得以更多地融入內地事務,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來。”

  春風化雨 人心回歸

  朱幼麟告訴記者,“10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自豪地認同‘中國人’身份,香港同胞越來越以身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而感到光榮。”

  回歸前夕,不少港人對回歸後香港的前途疑慮重重,甚至曾一度掀起“移民潮”。“如今我可以很確定地講,港人的疑慮已經不復存在了。”朱幼麟說,“因為回歸以來香港社會的繁榮進步超出任何人的預估。過去出走的港人中,也有不少重新回到香港居住、發展。”

  香港嶺南大學2006年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經濟復甦、勞動力市場活躍、打工族收入及晉陞機會增加等因素,香港市民的快樂指數顯著上升。這項指數以100分為滿分,港人達到70.58分,以國際標準計算,這個分數相當理想。

  根據另一項統計,85%的香港人對國家前途抱有信心,尤為難得的是,香港年輕人對祖國的認同也在不斷增強。曾幾何時,在香港說普通話也會招來嘲笑。“但現在,年輕人都以會說普通話為榮,他們中不少人在找工作時特意強調自己去過內地,更盼望能趁假期到內地名牌大學學習交流。”李國強說。

  “人心的回歸是不能刻意強求的,也是強求不來的,”朱幼麟說,“香港人與內地同胞在情感上的融合是春風化雨式的,但10年來這個變化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展望未來 前程似錦

  “剛剛公布的2007╱2008年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預測,香港今年經濟會繼續穩健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可望達到4.5%至5.5%的增幅,”袁武信心十足地說,“我們對於香港經濟的前景感到非常樂觀。”

  劉佩瓊指出,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首次把香港納入其中,對香港同胞而言是一個非常強的“利多”信號,“因為這說明中央已經把香港的中長期發展視為國家整體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將發展香港提升到了事關全局的戰略層面。”

  劉佩瓊告訴記者,回歸前後,由於傳統製造業和加工業的大量出走,香港的產業結構出現重大轉變,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曾一度對自己的定位產生懷疑。

  “特區政府對回歸後的經濟發展確實有一個摸索過程,幸好這種局面并未持續太久,”她說,“2003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強與珠三角的經濟協作關係,並在後來加入了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這標志著香港終於‘想通’──只有不斷深化與內地的經貿聯係、同時充分發揮香港的固有優勢才是最佳方案。”

  “事實証明,香港選對了方向,”朱幼麟說,“在祖國全面改革開放的情況下,香港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中國與國際連接的一座橋梁,香港擁有的是資金和技術,而內地13億人口所提供的無限商機,以及祖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正好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協助國家金融改革開放”“加快香港、黑龍江與俄羅斯經濟通道建設”“將香港納入‘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規劃”“推動香港與廣西雙贏合作,加速‘泛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香港特區代表、委員在今年兩會上所提出的這些建議,也彰顯了大家對內地與香港合作雙贏的信心。

  “我相信,下一個10年,香港將更好。”朱幼麟肯定地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