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中國要力爭外貿的公平待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3 09:33:45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昨日在記者會上,商務部長薄熙來詳細解答了傳媒關於中國外貿,特別是中美貿易的問題。部長的發言,充分表現了中國有決心繼續擴大開放,並在推動貿易上認真履行了本身的責任。對於歐美的無理限制中國產品措施亦據理力爭,以保障在外貿上獲得公平待遇。

  《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分析,薄部長答問中有幾點尤其值得注意:(一)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不到百分之十,遠低於全球的百分之三十九,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超水平的表現。在發達國有優勢的服務業,中國亦開放了一百個行業,只比美國少一個。由此可見中國入世雖時日尚淺,但已做出了重大貢獻,履行了應盡的責任。

  (二)中國外貿順差較大有一定的客觀條件。例如大多是來自加工貿易,而這又大多是來自外商在華投資。這實質上是外商利用中國作為加工廠的結果:順差在中國,但外商得益更不少。何況在國際貿易中並不以順差為衡量,雙方都是互惠交易的受益者。西方主流評論亦已充分肯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貢獻:其價廉物美的出口產品,除令全球消費者獲益外,還降低了通脹壓力和增添企業利潤,從供求兩方面促進了世界經濟增長。美國作為中國出口的主要市場受益更大,中國產品抑制了美國的成本上升,還有助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此外,中國實際上是以低價產品幫助美國減低貿赤:中國的順差很多是由東亞其他地區轉來,而美國對東亞的逆差比重已有所下降。

  (三)隨貿易擴大而增加的國際磨擦,中國主張以談判解決,反對把爭端訴諸世貿,更反對美國一些議員提出的針對中國貨強加關稅的做法。這既違反世貿原則,也不單是保護主義,更是貿易霸權主義。

  社評說,美國不單在貿易上,在金融及技術開發等其他方面也都是霸權主義者。強要中國把人民幣升值和依其意旨加快開放資本市場,限制對華技術出口等,都同是霸權行為。美國也是實行雙重標準的專家,一面要求各國開放,另一面卻大搞保護主義,在世貿結束了多纖協議後還要對中國紡織品入口重新設限,完全違反了世貿原則及自己所宣揚的自由市場精神。更糟糕者是以怨報德,反過來限制中國產品。如薄部長指出,去年歐美的限制措施,便影響了中國八千五百多家企業及五十多萬職工。

  社評表示,薄部長確為中國貿易所受的不公平對待(尤其來自美國者)據理力爭。但對霸權主義者及雙重標準的偽善者,單憑講理很難令其回心轉意。因此,中國還要有所部署,甚至要作打貿易戰的最壞打算,為維權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低估保護主義及反華勢力的能耐。由於美國的政經體制僵化,在全球化影響下深層矛盾不斷激化,要找中國作代罪羔羊的需要日增,而反華鷹派更試圖以保護措施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總之,中國要有所準備。 


    相關專題: 十屆五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