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執政黨:融化中日流冰 走出失去十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9 08:07:12  



  北側:如果算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日中貿易額早已經超過日美貿易額。日中的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離了誰都不行。而且,如果經濟交流有障礙,政治的作用就要發揮出來,經濟政治不能割裂開來。

  記者:中川先生剛剛擔任幹事長的時候就預測中日關係肯定會開始改善,當時這樣預測的根據是什麼?今年的參議院選舉結果會不會對自民党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

  中川:安倍首相是一個重視國益和民益的政治家,從日本的國家利益和國民利益出發,必然要試圖改善日中關係。而中國領導人也希望改善日中關係。兩國領導人“共同努力”是確信無疑的。因此,我預測日中關係一定能得到改善。我們努力改善日中關係,並不是為了自民黨的利益,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不管選舉結果如何,安倍首相于去年秋天確立的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路線不會變。

  記者:您想像中的21世紀的亞洲應該是什麼樣?中日兩國要各自起什麼作用、怎樣合作?

  中川:亞洲不需要盟主,我的這一想法100年也不會改變。中國和日本要構築對等的關係,成為亞洲“模範”的歷史意義就在於此。如果說,將與歐美的交流和國內改革相聯繫是20世紀亞洲各國經濟發展的秘訣,那麼,21世紀的亞洲各國,就有必要考慮將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國內改革相聯繫。展望今後20―30年的日中戰略合作,應確立亞洲的日中責任共同擔當機制;確認任何一方在亞洲都不謀求霸權;歡迎美國繼續在亞洲發揮作用。日中兩國應以此作為共同的戰略目標,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互惠合作。

  記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保證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石是什麼?

  北側:政治領域的交流和領導人的信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國民層次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百聞不如一見。”兩國國民,特別是年輕人要多訪問對方國家,瞭解真實的國家情況,充分認識和理解對方,這才是日中關係的基石。

  記者:除了政治、經濟上的合作,中日其他領域的合作和民間交流也很多。自民黨如何推動其他領域的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