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布什圖窮匕見,心思昭然若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0 10:22:20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人民日報》國際論壇今天發表一篇評論文章說,“圖窮匕首見。”伊拉克戰爭發動4周年之際,一份由美國政府參與制定的新石油法草案在伊拉克內閣獲得通過,現在正等待議會的批准。根據這項草案,伊拉克80個已知油田中的65個將由外國石油公司來開發;伊拉克將與這些外國石油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協定”,合同期長達15至35年,外國公司最初的利益分成將高達75%。

  文章說,在西方主流媒體和伊拉克媒體上,關於新石油法的報道少之又少,伊拉克政府和美國政府對此法案保持低調,伊拉克公眾對法案內容幾乎一無所知。然而,獲悉法案內容的一些伊拉克民間人士和工會組織,已經激烈批評此項法案的起草程式“不透明、不民主、由外國勢力主導”。據透露,這份草案最初由美國政府聘請的一家美國諮詢公司起草,經過西方大石油公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國國際發展署的修改之後,送至伊拉克石油部。

  早在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初,一份蓋洛普民意調查就顯示43%的伊拉克人相信美軍入侵是為了“攫取伊拉克的石油”。儘管美國政府和主流媒體絕口不提“石油”二字,口口聲聲“民主、自由”,但美國民間“不要以鮮血換石油”的呼聲早已撕下那層薄薄的面紗。伊拉克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儲藏國,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125億桶,未探明儲量約為2150億桶,石油開採成本不足1美元一桶。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不僅使美國石油供應高枕無憂、石油商大發其財,更使美國增添鉗制其他經濟體的手段。此外,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及水資源也具有戰略重要性。

  文章指出,當前,伊拉克內亂不止,美軍疲于應付,但布什總統仍堅稱“勝利在望”。新石油法的最終批准,或許就將意味著布什取得“勝利”;在美軍保護下,西方大石油公司成功進駐、順利開採,或許就將意味著伊拉克實現“穩定”。不過,事情恐怕沒那麼順利,石油設施從一開始就是武裝襲擊的重點目標,去年此類大型襲擊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

  石油法草案能否得到議會的批准,尚在未定之天,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已表示擔心,如果法案不能在6月30日議會閉會前通過,他將因失去美國的支持而下臺。伊拉克工會領導人、石油專家等則擔心,一旦法案得到批准,伊拉克的主權和統一將面臨威脅:有西方大石油公司代表參與的“聯邦油氣委員會”將決定伊拉克的石油生產規模及合作物件;地方當局有權與外國石油公司直接交易,伊拉克石油資源將失去中央控制,加劇地方分裂傾向。

  文章表示,在《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中,美國人約翰•珀金斯曾寫到,由於薩達姆拒絕接受美國的遊戲規則,“經濟殺手落敗伊拉克”,“豺狼”殺手也未能刺殺薩達姆,“所以年輕的美國男女士兵被派上用場,在沙漠中殺戮與犧牲”。今天,4年前開始的伊拉克戰爭故事終於切入主題,布什政府對石油的渴望終於赤裸裸地顯現于世人面前。早有美國記者指出,布什家族及其盟友代表美國精英中三大派別——石油商、軍火商和投資商長期以來的匯合,他們將其利益等同於國家利益,為此不惜動用武力。而美國作為一個全球帝國的進程已如此深入,不論哪個黨派上臺,都已不可能逆轉其軍事化傾向,其龐大的軍事機器致力於在全球建立並維持一個由美國控制資源、制定規則、發號施令的世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