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文章:台海形勢的新格局隱然成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2 11:30:13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北京國際問題學者韋弦今天於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文章,指出台灣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將擔任台灣駐美代表,定于4月履新。這是陳水扁執政近七年以來,第一個民進黨人出任這個職務。這一消息被島內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解讀角度多所不同。 

  作者表示,對美台關係的解讀,不能離開大陸的因素,應該放在中美關係的框架下進行。而且,揆諸最近的諸多事態,結合近幾十年台海局勢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圍繞台海形勢所醞釀的新格局已經隱然成型。 

台海格局經過三個歷史階段 

  在陳水扁接連不斷的動作下,台海局勢總是波瀾不斷。今年2月以來,陳水扁推動台灣公營企業改名的活動在反對聲浪中勉強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值得仔細掂量。那就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提出的質疑,而且有關批扁言論放到了國務院網站的首頁,並加上粗體黑字。據說,這是一年之內阿扁第三次“登榜”了。 

  美國的批扁言論,從時機上講與國台辦年初對台灣的警示性講話有呼應效果。而從程序上則更讓人看到,美方已經形成了一種敲打、抑制台獨動向的機制,而且這種機制使用得越來越頻繁。最近兩年我們經常說,中美兩國在連手構築對付台獨的防火牆;現在則可以說,中美聯合壓獨的格局已逐漸成型。壓獨與防獨,一字之差,多了一層主動。 

  作者分析,回顧歷史,才能看清台海形勢的演變脈絡和今天這種格局的內涵。自蔣介石敗退台灣以來,台海局勢出現過三種格局,這三種格局昭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台獨勢力逐漸膨脹,已經成為當前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台獨勢力從受強力打壓,到逐步附著於民進黨而還魂,已經隨著民進黨的壯大不斷裹脅民意,並對台海局勢產生不間斷的衝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把台獨養大的是美國,如今,美國不得不面對養虎為患的後果。 

台灣問題的國際因素 

  第二,台灣問題的國際因素始終存在。由於外力涉入,台灣問題對中國大陸始終是一個牽涉著複雜國際因素的內政問題。大陸和許多國家發表的聯合公報都會談到台灣問題。中國大陸領導人與外國領導人的雙邊會晤中,也要談到台灣問題。早有學者指出,台灣問題事實上已經牽扯了中國大陸外交的很多精力,佔用了很多資源。

  而且,主要由於美國的強力介入,台海形勢總是波譎雲詭,時雨時晴,成為台灣問題複雜性的最根本動因。從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到美國單方面出台的《與台灣關係法》,從中美建交到幾次台海危機,圍繞台灣問題的文攻武衛不斷上演。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在考慮台海局勢時,總是把國際因素,尤其是美國因素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上去考慮。 

  第三,大陸在處理台灣問題上的主動權越來越大。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在台灣問題上大陸主動出招的情況並不多見。但近幾年,隨著中美逐漸凝聚共識,達成默契,中國大陸的主動權增強了。年初國台辦發出預警色彩濃厚的宣示即為明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