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報:百餘年來最暖冬季 過後應注意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2 11:12:46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百餘年來最暖冬季過後應注意的事”的社論,指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局15日表示,去(2006)年12月到今(2007)年2月的這個冬天,是1880年全世界開始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這項紀錄繼上月聯合國“國際氣候變遷小組”公布報告、逕指人為造成全球暖化的信息後出現,尤其增添了人類的心理壓力。各地社會的不當行為,產生了影響生活的具體不良後果,若再不加以有效處置,遏阻暖化問題持續朝負面擴張,則地球村的災難不停、貽禍子孫,真是不堪想像。
 
  社論表示,過了127年以來最暖和的冬天,並不意味著暖化就到此為止,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的科學家們強調,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天都在1995年後出現。其中1998年第3暖,2004年第2暖,去年最暖,這種暖化逐漸增高的趨勢,可能將持續幾個世紀。南洋居民常年生活在熱帶環境,可能難以發現暖化現象對日常作息有何影響。但科學家們的說法是,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危害和乾旱問題日益嚴重。
 
  目前全球各地已有2500萬人因環境問題而被迫遷徙,變成「環境難民”,估計50年後,環境難民更可能暴增至2億人。試想:暖化影響到農耕,迫使農民轉往城市謀生;中國“沙化”問題近年雖嚴加遏阻而緩和許多,但還是有當地居民離鄉背井,日子過得非常艱辛。
 
  社論指出,對於南洋居民而言,這些受暖化影響而形成的狀況可能感覺不到,但因暖化而乾旱、暴雨、洪澇、水資源分配遽變等災難性後果,卻是部分地區居民曾經面對、或將可能承受的負荷。近年來,東南亞各主要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若干城市、農村居民都覺得狂風、暴雨、乾旱、洪水等災害變多了。這其中1部分就是暖化現象所造成,暖化在全球各地有不同的表現,在某些地方很嚴重,某些地方則影響較小,但發生的機率卻是到處存在的。所以各地都得提高警覺,做些本身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預防措施。邇來天災頻率偏高的東南亞地區,苦頭已經吃了不少,尤其不可輕忽暖化災難的問題。
 
  絕大多數科學家指出,全球氣溫上升,禍首是工業、汽車產生的溫室效應氣體。所謂先進國家的人謀不臧,不僅自身得承受地球暖化的災難,也貽禍於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地區,形成1種絕大的不公平。尤其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工業“大國”對若干年前為緩和暖化趨勢而制定的“京都議定書”,並無接受的誠意。於今這個國際協定的效期已所剩無幾,像美國這樣排放溫室效應氣體逾總量半數以上的國家,還是不肯鬆手。雖經舉世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才以不痛不癢的提前實施“日光節約時間”來敷衍世人,其心態不無可議。而“歐洲聯盟”方面,則在人言可畏下低頭,終於日前宣布集合27國力量,做扭轉地球氣候暖化趨勢的努力,決議採用多項措施發揮示範作用。本來“地球只有1個”,歐盟中某些工業國家曾任意破壞環境,於今覺得問題已到了“損人不利己”的階段,做出回頭的決定,各方自樂觀其成。
 
  東南亞國家在基本形勢上受了委屈,但拯救地球還是要盡其在我,把應該注意的事不稍輕忽,把應當做到的事做好,庶不致於成為破壞環境的罪人,受世世代代的指摘。尤其近年亞洲經濟快速發展,東南亞經貿騰飛的態勢已甚明顯,產業持續更新攀高。在趨於現代化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破壞生態平衡的覆轍,造成汙染,為地球暖化趨勢添加不該添的因素。因此,東盟10國更要念茲在茲,時時注意到對抗地球暖化和保護生態平衡的要求。並參考歐盟決議,採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節省能源、發展再生能源、使用生質燃料等措施,做好地球村1分子的本分,讓後代有良好生存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