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排藍將使民進黨糾纏在清算裡而不能自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3 09:32:43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一個政黨究竟怎麼產生它的候選人,其實可以完整揭露這個黨的心靈狀態,旁觀民進黨近日以來有關“排藍”所引發的爭議,我們對這種感受特別深刻。這場“排藍”戰爭同步在“總統”、“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三條戰線進行,程度上則是從輕度排藍、擴大排藍到全部黨員投票不等,由於不同的操作方式明顯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造成各個天王與派系間的較勁愈來愈激烈,甚至連話都愈說愈狠。至於這場爭議未來可能會付出怎樣的代價,卻沒看到有任何人在乎。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這種“不在乎”,對民進黨其實不是沒來由的,第一,民進黨候選人在爭取提名時“比綠”,到正式競選時再“搶中間”,早已玩得非常純熟;第二,民進黨很少擔憂提名時的恩怨會延燒到大選,綠營選民通常也不會分裂,只要提名一經確定,就會“槍口一致對外”。這一點換到藍營這邊就是行不通,再加上傳統上綠營又善於操作選舉,這些因素加總起來,往往使得提名期間的所有爭議,都只歸諸於茶壺裡的風暴而已。這種由經驗所打造出來的自信確實有理由讓民進黨不在乎,問題是在以往的經驗中,並沒有“排藍”這檔事,這回卻讓它成為牽動提名結果的關鍵主軸,而且從頭到尾該黨都不曾出現該不該排藍的討論,只有程度大小的爭議,那麼它所造成的影響,就不僅僅是未來選舉結果,而是提名機制的本身了。

  要知道,以黨員投票搭配民意調查做為選舉提名的依據,一開始就是民進黨發展出來的。過去幾年民進黨為擺脫人頭黨員的困擾,刻意讓民調在提名依據上的比重愈來愈大,用意就是找出最能夠在全台大選中獲得勝選的候選人,而從選舉結果也可測知,不少在黨員初選中支持度低的候選人,往往能在民調中扳回來,並進一步贏得全台大選的勝利,而國民黨就是因為看到民進黨這種提名機制有效,所以開始跟進模仿,甚至已經發展到全面由民調逐漸取代初選的趨勢,而國民黨內亦從未聞舉辦民調要排綠的主張。算起來,這套提名機制的智慧財產權應屬於民進黨才對,沒想到如今帶頭想要摧毀這個機制的,也是民進黨。

  社論說,懂得民調原理的人都知道,民調是一種經過精密抽樣程序下的統計結果,如果調查過程中刻意過濾排除近乎一半的樣本,那其實已經不算是民調,就算能得出若干統計數字,在推論上也有很大的限制。事實上,真要顧慮藍營選民的意見會造成干擾,透過一般民調一樣可以解決,畢竟民調問卷中本來就有受訪者黨派支持的資料,透過變項的交叉分析很容易就能測出藍綠選民的偏好傾向,刻意藉由問卷題目的語意修辭設計來排除特定受訪者,反而容易過濾掉許多隱性的中間選民,造成結果被扭曲。而把正規民調形容成是在“借腹生子”,更是匪夷所思。

  社論指出,我們曾在過去的評論中提醒民進黨要注意“排藍”的負面效應,認為此舉無疑宣告該黨自動阻絕與另一半選民對話的機會,擺明了認定“你們既然過去不投票給我,我也懶得聽你們說什麼,至於你們未來有沒有可能支持我,我更懶得理會”!這種心態的另一面是,公開抑制所有可能向中間開拓票源的候選人,對所謂“十一寇”的打壓正是其中最明顯的意圖,這些候選人有無當選實力不是重點,卻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的言論不媚俗於黨內鷹派,竟不惜除他們而後快,沈富雄不必提了,連羅文嘉、蕭美琴等人都被扣上極其難聽的標籤,這些人除了有當選實力外,也都能博得部分藍營選民的青睞,沒想到這種最適合單一選區的特質,竟成為他們的罪狀與包袱,“排藍”排個半天,講白了不過就是要封殺他們的參選機會而已。

  社論總結,我們曾一再批判國民黨擺脫不了“密室政治”、“大老政治”的糾纏,因為那種操作將使國民黨永遠無法脫胎換骨,同樣的我們也在這裡重複地提醒民進黨正視這種“排藍民調”操作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它將使民進黨永遠糾纏在意識形態純度的清算裡而不能自拔。而令我們有些無奈的是,實踐一種開大門、走大路的民主提名機制,不論對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竟然都一樣是那麼困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