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胡錦濤訪俄 復雜評說中俄關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9 10:37:38  


  美國彭博新聞網3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領導人為能源談判抵達俄羅斯今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抵達莫斯科。胡錦濤將於今天晚些時候在克裡姆林宮與俄羅斯總統舉行會談。這是這位中國領導人2003年上任以來第三次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莫斯科的專家羅納德·納什在接受採訪時說,“俄羅斯的未來在東方,尤其是中國”。他還說,中俄之間的貿易“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會有巨大增長”。

  澳大利亞《世紀報》3月26日文章,原題:龍和熊的友好之宴 本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拜訪他的朋友俄羅斯總統普京,並出席俄羅斯“中國年”開幕式。長期以來,中國和俄羅斯彼此猜疑,但如今兩國將許多分歧擱置一邊,開始作為一股“合力”出現在世界上。

  雖然中國是俄羅斯武器的主要買主,但此次訪俄議程不包括武器銷售。中俄領導人將會談能源問題,然后為俄羅斯“中國年”揭幕。在新的西伯利亞輸油管竣工之前,俄羅斯很可能通過鐵路增加對中國的石油供應。

  中國人早已到俄羅斯投資,中國是首個到被戰亂摧毀的車臣進行投資的國家。俄羅斯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說:“我們兩國間不存在阻礙經濟合作的重大政治問題。” 去年在中國舉行的“俄羅斯年”旨在重新點燃中國人對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所屬的俄羅斯文化的興趣。俄羅斯人認識到了中國的經濟機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中文。

  一名西方外交官表示,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出奇的務實。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發展與鄰國的關系乃是必然。“俄羅斯如今更加自信,”這名外交官說,“從前,俄羅斯對西方的擔憂比較敏感,現在它對什麼事情都不在乎。我覺得美國很可能對中俄關系升溫有些警惕。”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3月26日文章,原題:從夢想到現實 周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莫斯科,這給俄中兩國的領導人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雙方可以坐下來評估兩國能源合作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從政治上說,克裡姆林宮官員對中國有著復雜的看法。一方面,他們視中國為一個巨大的經濟機遇﹔另一方面,他們質疑為近在眼前的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成長提供能源是否符合本國的利益。

  中國也有自己的擔憂。他們急於使本國日益擴大的能源需求擺脫中東。他們對莫斯科行政和企業部門的內斗日益不滿。兩國合作的背后仍充滿著令人憂慮的因素。過去10年來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要達到完全發揮潛力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3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領導人將訪問俄羅斯,以推動昔日兩個對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 俄羅斯與中國對美國的全球政策均表不滿,都在努力往兩國間迅速發展的政治和軍事關系中添加經濟內容。

  俄中兩國都不滿於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支配地位,尋求在應對全球危機時聯手協作。不過,這兩個經濟繁榮的鄰國之間的貿易,遠遠比不上中國與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商貿關系。

  自1991年蘇聯解體后,莫斯科與北京建立起了一種“戰略伙伴關系”,兩國對這種關系都大加贊賞。不過,許多俄羅斯人視中國日益崛起的力量為潛在的威脅。因而,隨著俄羅斯人口銳減,中國移民在俄人煙稀少的遠東地區不斷增加尤其引人擔憂。

  莫斯科獨立智庫、戰略評估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科諾瓦洛夫說:“俄羅斯1.43億人口中,隻有2000多萬生活在烏拉爾山以東,且數量還在減少。如果俄羅斯未能成功駕馭人口問題……我們資源豐富的土地可能落入別人之手。”

  克裡姆林宮對這樣的擔憂不屑一顧。俄國家杜馬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康斯坦丁說:“認為中國人正在俄羅斯的空地上大量殖民的說法實屬夸大其詞。許多中國人到那裡工作,隻是短暫居留。”

  莫斯科對有關俄羅斯正在武裝潛在對手的看法不理不睬,向北京出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戰斗機、導彈、潛艇和驅逐艦,使中國成為俄羅斯國防工業的主要客戶。中國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兩國間其他領域的貿易滯后,其中多數屬於服裝、玩具和廉價電子產品。去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360億美元,僅佔中國貿易總額的2%左右。

  信奉“多極世界”是兩國關系中的一個關鍵因素。“俄中和睦是21世紀地緣政治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華盛頓傳統基金會研究員阿裡爾·科恩說,“這是美國決策者深夜醒來需要考慮的問題。‘熊’和‘龍’也許聯手來對付‘美國鷹’,這是要竭力避免的。”

  《印度教徒報》3月26日文章,原題:介於鄰居與朋友間的關系 中俄之間的合作仍是機會主義式的和戰術性的,而非戰略性的。短期而言,部分利益的交合有助於它們擱置敵意。但從長遠來說,真正的伙伴關系能否持久遠未明朗。

  近年來,中俄間的合作主要在三個領域:能源、軍事和上海合作組織。前兩種屬於雙邊關系,后一種是多邊性質的。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但是,俄羅斯一直拒絕將其最先進的軍事技術轉讓給中國。而且,莫斯科不願把坦克或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等攻擊型武器賣給中國。相比之下,俄羅斯在對印售武上沒有類似的保留。

  由中國、俄羅斯以及幾個中亞國家參與的“上海合作組織”代表了北京-莫斯科新型合作關系的本質。該組織為兩國提供了一個論壇,俄中借此向美國發出清晰訊息: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遠非暢行無阻。上合組織還為莫斯科和北京倡導的“多極世界”提供了展示平台。

  對於長期習慣於“老大哥”地位的俄羅斯來說,中國的崛起導致莫斯科淪為兩國關系中次等角色的前景是它著力要避免的。當前中俄關系在許多方面和中印關系相像。貿易增長和政治環境的改善明顯提升了印中關系,但彼此的猜疑揮之不去,在地緣政治目標上也缺乏基本的共識。這些因素阻礙了一種持久的伙伴關系的誕生。(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