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國防報:中國崛起必須走向海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9 14:21:59  


中國需要強大海軍保護國家海洋利益。
中國海軍未來航母正視想像圖。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中國國防報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家門口各海域時而驚濤駭浪,時而暗流潛湧。這使我們不能不深入思考一些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海洋與陸地是一個什麼關係?海洋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西班牙艦隊的失敗送進英國人耳朵裏一個什麼秘密?

  英國與西班牙海上爭霸的故事可以很好說明海洋與陸地的關係。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以後,英國的戰略家富勒就說,西班牙艦隊的失敗就好像一個耳語一樣,把帝國的秘密送進了英國人的耳朵。這是一個什麼秘密呢?就是在一個商業的時代,贏得海洋要比贏得陸地更為有利。英國就是從這個地方看到它在陸地上是沒有什麼作為的。英國的陸地面積不大,當時的人口只有幾百萬人,要以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的歐洲大陸稱雄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它採取了一個戰略,就是立足陸地,爭衡海洋。它的策略就是不跟其他歐洲列強爭奪土地,只要保證自己的國土不丟即可。同時它把主要的國力集中在海上,依靠海外建立一個帝國,以海外帝國的輸血維持本土母體的強大。英國是一個既有陸、又有海的國家。它很好地解決了一個陸洋與海地的關係。今天世界仍然是商業時代。富勒的這番話沒有過時。

  還有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就是蘇聯。蘇聯一直重視陸地和陸軍,但強大一時的蘇聯在1991年就崩潰了。有人說,俄羅斯陸軍300年來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帝國全部丟失掉了。基辛格說,俄羅斯民族丟掉了它300年來從陸地上得到的一切。後來俄羅斯在總結蘇聯解體的教訓時說道:“沒有海權,任何國家都不能長期成為強國。”這實際上就是對陸地與海洋關係的一個總結。

  海洋與陸地之爭的意義在於,它首先決定了國家向哪個方向走,在平時這是戰略發展方向,在戰時這就是戰略進攻方向。

  歷史上,中國海軍曾是世界第一,甚至比今天美國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還高。

  有人說,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大陸型的國家,中國今後也應該堅持以陸地為重,海洋為輔。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本質上是清朝時爭論的海防還是塞防的翻版。而且這個前提本身就錯了。中國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1萬多個島嶼、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絕不應該被認為是一個大陸型的國家。

  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個歷史學家寫過一本書,名叫《房龍地理》。這本書第37章的標題就是“中國:東亞大半島”。那個時候美國就認為中國是半島型國家。這樣的國家應該是陸海並重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可以各有側重,但兩者必須兼顧。

  然而,中國歷史上的發展卻大多以陸地為主,這主要是因為中華民族主要是農耕民族。中國歷代只重視陸地,結果吃了很多苦頭。而這種重陸輕海的意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歷史上中國海軍曾經非常強大過,但卻沒有什麼作為。在地理大發現的時候,中國的海軍是世界第一,比今天美國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還高。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裏阿諾斯說:“如果當時的中國也像歐洲一樣對外開拓的話,今天中國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1/6,而是1/2。”

  陸上發展就好比種地,海上發展就好比經商,一邊種地,一邊經商,有什麼矛盾的?

  中國大陸的基本形態,西邊是高山,西北是大戈壁,再向南、向東都是大海,一邁腳就掉進海裏了。中國的地理天然就是這樣。與陸地相比,海上有公海,但陸地上卻沒有“公地”。所以說,中國陸上發展之路天然就是走不通的。雖然在陸上走不通,我們還有兩邊向海,可以以陸地為支撐,走向海洋。因為,世界上陸地是分割開的,只有海洋是相連的。只有通過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中國未來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所以應該重視海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