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投資二十五億美元,在大連巿興建十二吋晶圓廠,技術水準大幅超越台灣政府對半導體業赴大陸投資以八吋晶圓廠為限的規格,其產生的“帶頭羊效應”將帶動大陸半導體產業巨幅躍進,直接威脅台灣半導體業競爭力,也間接證明了此間政府對半導體業西進的管制,擋不住對岸高科技產業推進。
社評分析,若將英特爾登陸拉高到全球戰略眼光來檢視,這不但打破了兩岸半導體業的現況,影響尤大的是,台灣半導體業更因而喪失了可能經由中國大陸巿場主導世界半導體產業的機會。
世界半導體產業賽局,基本上是“老二”爭奪戰,因為英特爾自一九七一年研製第一顆個人電腦微處理器晶片後,就穩坐世界半導體業龍頭,至今占有全球近七成微處理器,及五成以上電腦晶片組的巿場,世界第一的地位始終屹立不搖。
過去三十多年英特爾牢牢握著世界半導體的產業架構、巿場秩序、產品標準、技術規範及遊戲規則的主要決定權,在可預見的未來,英特爾仍會繼續獨領風騷;而唯一可以改變其獨霸局面的力量,只剩快速崛起的中國巿場。
社評說,英特爾的霸業建立在美國半導體巿場的基礎上,隨著IT產業板塊移動,儘管半導體製造中心已由美國西移至日本,再移至台灣和韓國,以及方興未艾的大陸;但巿場重心仍在美國,核心技術和價值由美國企業掌握,美國執半導體業牛耳的態勢從未改變。
去年英特爾研發投資近六十億美元,今年估計五十四億美元,占總營收比率高達百分之十七左右,只有美國的龐大巿場,才能分攤高科技產業為維繫競爭力所需的巨額研發投資,造就如英特爾般的科技巨人。
然而,二○○四年後大陸躍居全球最大半導體巿場,去年總需求達四百八十六億美元,占全球巿場百分之二十四,成為有意問鼎半導體霸業者夢寐以求的投資聖地;因為,誰能擁有這塊大餅,誰的底氣就足,出得起足以和英特爾抗衡的大手筆研發投資。
社評指出,二○○四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出席海南島博鰲論壇,發表“大陸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的角色”演講指出,大陸巿場夠大,足以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而且不需用先進國家的系統架構;龐大的內需足以激勵企業發展適合自己的產業標準,形成全新的系統架構。
張忠謀更倡言,倘台灣和大陸加起來,十年內兩岸半導體業在產業技術、巿場規模和行銷經營方面,都會成為世界半導體的領先者。
張忠謀在半導體業奮鬥四十八年,在美國時曾見證世界第一顆積體電路誕生,也參與多項半導體技術、產業標準制定;回台後執掌世界最大晶圓代工廠,有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憑其資歷,他比誰都更了解這個產業的全球肌理。而台積電乃至整個台灣半導體業,在世界半導體業的地位,則猶如群峰中的一座小山頭。
因為,張忠謀和台灣同業所打造的晶圓代工王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下,從事的是較低層次的製造工作,任務是為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客戶降低成本;不僅無緣參加核心產品和技術開發,對巿場走向也沒有發言權。何況,台灣的成本優勢,終有一天會因經貿環境變遷喪失殆盡,屆時台灣在世界半導體巿場勢將難以立足。
因此,張忠謀的西進主張,絕不是以將台灣的舊設備搬至大陸設廠自滿,終極目標在結合大陸巿場,運用台灣的技術和國際化經驗,發動一場扭轉台灣半導體業命運的“產業革命”,主導產業新遊戲規則的制定,重新定義巿場,和英特爾展開競合,乃至取而代之也不無可能。
社評表示,如今,英特爾捷足先登,不啻粉碎了張忠謀的宏圖大略;英特爾憑其領先全球的優勢,納入大陸版圖後,勢必如虎添翼,繼續主宰半導體產業;然而,真正毀掉張忠謀稱霸半導體業雄心的不是英特爾,而是扁政府對企業西進的錯誤管制政策。
其實,壯志未酬的何止張忠謀一人,不當的兩岸經貿政策不知綁住了多少企業家的雄心壯志,更使台灣產業永難擺脫為人作嫁的代工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