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伊朗動武?專家:變數雖多 言戰尚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2 12:48:12  


美軍“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資料圖)
美軍“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3月27日至29日,美海軍“斯坦尼斯”號和“艾森豪威爾”號兩個航母戰鬥群,以伊朗沿岸為假想目標,舉行了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在海灣地區的最大規模演習。再加上俄羅斯日前從伊朗撤出了核專家,輿論紛紛猜測,這場演習是美國對伊朗開戰的“戰前準備”,甚至有媒體將開戰時期精確到了4月6日。那麼,伊朗核問題真的走到“死胡同”了嗎? 

  美國動武時機未到 

  解放軍報報道,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認為,如果伊朗核問題的僵局長期持續下去,確實不能排除將來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可能。但在外交措施還沒有用完的情況下,美國對伊朗動武的時機尚不成熟。 

  孟祥青分析說,目前伊朗的核技術並沒有進入工業化的階段,距離開發出核武器也還有相當長的距離要走。因此,美軍進行的大規模演習更多的只是一種威懾,旨在向伊朗表明,儘管受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牽制,美國仍然有能力發動“第三場戰爭”,並以此向伊朗施壓。但在目前情況下,美國對伊朗動武面臨著國內外強大的壓力。美國國內民眾在伊拉克戰爭四周年之際掀起了新的反戰高潮。國際上,包括英國在內的美國一些盟國也不願再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上,近年來紛紛從伊拉克撤軍。只剩下一年多任期的布什政府要下定攻打伊朗的決心,並不容易。 

  同時,戰爭打響以後如何收場也是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軍事科學院嚴國群研究員認為,由於伊朗在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都存在巨大的影響,美國勢必“投鼠忌器”,不會在沒有掌握伊朗開發核武器的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貿然開戰。事實上,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發言人已經表示,美國將把“艾森豪”號航母調回,由“尼米茲”號航母代替它在海灣地區巡邏。 

  扣押事件無礙大局 

  3月23日,伊朗方面突然扣押了英國皇家海軍“康沃爾”號護衛艦15名海軍人員,並稱英軍侵犯了伊朗水域,是“非法入侵”。而根據伊朗法律,如果這些士兵故意侵犯伊朗領海的話,將有可能被以間諜罪起訴而判處死刑。3月27日,英國首相布雷爾發出警告稱,伊朗必須釋放被扣押的士兵,如若不然,英國為此付出的努力有可能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階段。 

  嚴國群研究員分析說,英國與伊朗曾於2004年發生過類似的糾紛,以英軍士兵通過伊朗電視臺表示道歉而和平解決。這次扣押事件發生後,伊朗固然可以借此轉移國際上對其核問題的注意力,也可以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借題發揮,但如果掌握不好分寸,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弄不好還要背負更多的國際輿論的壓力。 

  事實上,伊朗發佈的資訊也自相矛盾,一會兒稱將先查明這些士兵是“有意還是無意”進入伊朗海域的,並將在晚些時候釋放1名被扣押的女兵;一會兒又稱駐伊拉克英軍對伊朗駐巴士拉領事館所在街區進行封鎖和挑釁,伊朗將暫停執行釋放計畫。孟祥青教授認為,儘管這次事件可能會比3年前更為複雜,但如果沒有其他突發事件的話,扣押事件最終會平息下去,並不會對伊朗核問題的走向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談判解決仍有空間 

  聯合國安理會3月24日通過第1747號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力度。伊朗方面態度強硬,稱安理會決議是“非法的”和“不可接受的”,並於3月28日起部分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關係。 

  儘管如此,通過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空間依然存在。嚴國群研究員分析說,部分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關係並不意味著伊朗完全拋棄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伊朗和平利用核能仍然擁有國際法基礎,而且伊朗仍在強調通過沒有先決條件的談判來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表明其通過和談解決問題的意願。 

  有關各方也表示出了積極的姿態。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3月29日表示,美國沒有尋求同伊朗的對抗,“我們不相信與伊朗的衝突不可避免”。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布什日前進行的電話交談也確認,安理會的決議排除了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
同時,歐盟也在與伊朗方面接觸,尋求重開談判的途徑。

  孟祥青教授認為,這些都表明,儘管伊朗核問題的前景依然撲朔迷離,甚至可能會逐步升級,但是有關方面誰也不會輕易封死談判的大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