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旅遊業應建立監管機制 切勿諱疾忌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4 09:04:28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中央電視台揭露內地旅客在香港購物貨不對辦後,事件內幕愈揭愈嚴重,當中更涉及懷疑無牌導遊、旅行社及有關店舖違規經營。

  《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此一事件不僅暴露本港旅遊業缺乏有效監督機制,而且暴露有關當局和業界不欲家醜外揚的心理。當局和業界應將央視揭醜報道作為當頭棒喝,建立和健全旅遊業的監管機制,痛下決心打擊害群之馬,根治欺客頑疾,切實保障旅客權益,積極改善服務質素,維護香港旅遊業的聲譽和公信力。 

  旅遊業雖然是本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卻沒有一個法定的專責監管機構。旅遊事務政出多門,監管滯後。往往在發生影響極壞的欺客事件後,才臨時抱佛腳急謀對策,絕非治本之方。目前,屬於政府體制的旅遊事務署,主要負責發展旅遊設施;作為公共機構的旅遊發展局,主力推廣宣傳;旅遊業議會是民間組織,與業界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自律規管成效欠佳。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即使旅遊業議會強調業界須嚴格遵守旅行社經營指引,但違規經營現象屢禁不絕。售賣假貨次貨的黑店,可以改頭換面繼續欺客謀利。本港“一條龍”式的欺客經營體系,隱蔽性強,難以杜絕,癥結在於缺乏監督機制。 

  事件的發展暴露有關當局和業界不欲家醜外揚的心理。旅遊事務官員覺得事件完全是一宗負面新聞,會把之前的宣傳功夫白費。旅發局亦認為報道將影響“五.一黃金周”期間內地旅客訪港的意慾,並期望中央電視台短期製作另一個節目,以較正面的手法報道本港旅遊業。這種心理,其實掩藏諱疾忌醫的態度,也是對旅遊業的不正之風和違規經營現象缺乏整頓決心的原因。其實,當局和業界不應將事件完全視為壞事,應吸取教訓,認真總結經驗,改善服務,將壞事變為好事。若諱疾忌醫,本港旅遊業的頑疾只會繼續惡化,令內地旅客望而卻步。 

  事件中的懷疑無牌導遊,大話連篇,其對香港的百般抹黑,對遊客的威脅、侮辱和欺騙,令人驚訝和氣憤。實在不能想像香港這樣的國際大都會,竟會出現如此卑劣可恥的導遊。實際上,即使是持牌導遊,過往也被揭露出許多踐踏職業道德和操守的劣行。因此,除了建立和健全旅遊業的監管機制和改變諱疾忌醫心理外,對導遊和旅遊業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亦不可忽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