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蘇貞昌處理“富士宴”明快 近年少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4 10:07:50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一場“富士宴”引發軒然大波後,“新聞局長”鄭文燦昨天請辭下台。“行政院”高層的這項決定,是對輿論的正面回應;而對於任何企圖操作媒體生態的政治黑手,這也應該是一記警訊。 

  社評說,事實上,鄭文燦的請辭來得有點令人意外。因為,自從日本富士電視台高層來台召開記者會,一五一十揭露今年初鄭文燦設宴撮合富士台出售台視股權給自由時報的內幕後,不僅與宴的鄭文燦、“經濟部長”陳瑞隆及自由時報高層同聲否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所作的調查報告,也僅認為鄭文燦的行為“已屬不當”、陳瑞隆的行為“不妥”,但尚未發覺有利用政策或職權施壓之情節。 

  這樣的一個調查報告,感覺失於輕描淡寫,也不曾建議懲處措施,難免令人有“官官相護”之感。但“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看過報告之後,卻決定讓鄭文燦去職,相對來說,處理得既明快,也對輿論非議有所交代。 

  社評認為,儘管有人認為蘇貞昌自有其政治考量與選舉盤算,大選當前,這個可能性當然不能排除,可是無論如何,至少蘇貞昌能夠清楚意識到此事情節之重大,以及民意的觀感強度,並且迅速回應要求鄭文燦下台,已經是近來少見為失誤負起政治責任的案例了。 

  鄭文燦在這整件事中,最大的錯誤在於心無分際。不知道作為公權力的執行者,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界線萬萬不該跨越。心無分際,則身無分寸,輕易逾越了職責範圍,不當地濫用了全民授與的權力。 

  社評說,權力導致腐化,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化,這是已經證實的真理。因此西方民主國家刻意設計出分權與制衡機制,讓權力始終在框限與監督中運作,降低腐化與濫權的機率,藉此保障人民的權利不受當權者侵犯。一個“新聞局長”,對業務範圍內的台視釋股案,居然公器私用操作導引以圖壯大友好媒體,這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嚴重到必須立刻道歉請辭的政治醜聞,因此鄭文燦的去職,是與其行為相當的必要懲處。 

  但是,坦白說,如果富士台始終不曾把此事曝光,如果不是事情鬧開來導致輿論譁然各界紛紛撻伐,鄭文燦是不是會認為這種行為有所不當不妥,恐怕很值得懷疑。而且,以鄭文燦在餐會中還需要和自由時報高層交換名片看來,此事究竟出於個人逾矩,抑或受命於更高層級的指令,也讓人不得不進一步聯想。真相究竟如何,將來應該會逐漸浮現,至少可以從鄭文燦未來的安排看出端倪。 

  然而,另外兩份類似的調查報告,結局卻似乎完全不同,也在對照之下顯得益發諷刺。 

  社評表示,針對檢察總長陳聰明率檢察官與“立法院長”王金平餐敘,以及陳聰明赴陳水扁御醫暨親信黃芳彥家中喝春酒,“法務部”慎重其事地提出調查報告,結論卻是認為前者純屬公務有關之聯誼餐會,後者則是同鄉小聚話家長,都不違反檢察官守則等規定。 

  我們不想用“睜眼說瞎話”這樣的字眼,但請問“法務部”,這樣的調查報告拿出來時,所有參與的人,難道心中真的沒有一絲羞愧嗎?一個依法應該不偏不倚剛正不阿的檢察總長,卻熱中於與“國會”議長或御醫之邀宴往還,將來還可能有足夠的脊樑硬度應付政治壓力嗎? 

  經過漫長的民主成長,司法獨立與媒體獨立的價值,已經廣為民眾所熟悉。大家都了解到,這兩項是台灣防止當權者獨裁濫權的重要防腐劑,因此任何企圖干預操弄司法與媒體的行為,都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彈。而許多基層司法人員對自己的使命也有深切期許,不僅不再向政治趨炎附勢,更有膽識反抗政治黑手的介入。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這次調動謝文定等檢察人事,之所以引起前所未有的強烈反彈,不正是整個基層檢察體系對政治力介入的嚴重警告嗎?前不久,政治黑手對張熙懷檢察官的殘忍抹黑攻擊,不正是令基層寒心到決定不再默爾姑息的原因之一嗎? 

  社評認為,享有權力者,往往以為自己可以任意翻手雲覆手雨,但隨著姿態的愈來愈毫無顧忌,自己也將在世人眼前變得愈來愈醜陋。當權者一切的所作所為,民眾都清楚看在眼裡,也評價在心裡。知道什麼難看、什麼不能看,對不能出現的錯誤進行懲處,只是對民意最起碼的一點點謙卑姿態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