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華商如何走出多事之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6 15:23:05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連日來,羅馬地區華商接連遭受重創,數千萬歐元的貨物被警方查扣。羅馬華人商業區陷入困境,多家華人商店已被迫關門。此事件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再細細回顧一下近期發生在各國華商中的新聞,不難看如今各國華商正逐步進入“多事之秋”,如何維護華商合法權益也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法國《歐洲時報》4月6日發表了評論文章《清醒面對遲早要來的風浪——從羅馬華商再次被突查談起》,對此進行了探討,全文如下:

  從西班牙焚燒溫州皮鞋,到俄羅斯驅趕華人商販;從巴黎華人服裝一條街被“清理”、華人工廠遭員警特別“惠顧”,到義大利華人的“手推車”成眾矢之的、羅馬華商遭地毯式掃蕩;這其中的脈絡清晰可見:華商已經逐步步入了“多事之秋”。

  2007年早春,如果從巴黎中餐“衛生門”事件的重創下復蘇的老闆們,以疲倦的目光遠望大西洋彼岸的話,會發現,全球華人移民社會的龍頭老大——旅美華人中餐業者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他們正在苦苦為一塊莫須有的鼠肉,以一次又一次的示威,企圖討回起碼的公道,企圖在當地媒體刻意打造的“中餐健康門”中突圍。

  4月4日,意大利華商驚魂未定,媒體又爆出巴西50家華商被查抄的消息。看來全球範圍內的針對華人經濟的“靶向圍堵”態勢已經形成。這是海外華僑華人應該清醒面對的一個“新時期”的新現實。

  至於這種態勢的形成原因,以下幾點因素,值得關注。

  中國人講“樹大招風”。祖(籍)國這棵大樹越來越大,也使“中國威脅論”之風甚囂塵上。無論中國怎樣表白“和平崛起”心跡,風總是不肯買帳,今天吹“軍力”,明天刮“經濟”,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海外華商多靠中國這棵大樹壯大了自己,背靠中國這棵大樹“好乘涼”,難免也要經受風吹雨打。

  近年發起對華反傾銷調查最多的是歐盟,折射出的是該地區民眾對經濟全球化的困惑,對中國經濟迅速擴張的憂慮。反對“遷廠去中國”,成了任何政客,可以在任何時候拿出來討好選民的一張牌。這是“招風”的大環境。

  華商的生意頭腦敏銳,發展速度驚人。世界各地的華商,近年來,“蠶食”一條街,“佔領”一個區,壟斷一個市場,是“小菜一碟”。但對於當地來說,是大事。為什麼歐洲經濟普遍不景氣,華人經濟卻轉型有致,遊刃有餘?為什麼華人有能力將一個個咖啡館、一家家鋪面房都買走?華人究竟是什麼神秘動物?問號多了,風生水起。這是招風的小環境。

  再則,無庸諱言:華商做生意是吃苦耐勞的典範,卻不是入鄉隨俗的楷模;是弄潮商海的翹楚,卻不是中規中矩的一族。總是有少數華商,缺乏法制觀念,投機取巧;打擦邊球,越紅底線,授人以口實,影響華商整體形象。這是“招風”的導火索。

  要改變當前各國警方圍堵華商的態勢,別無他途,只有在下面兩條道路上做文章。

  一是“清理門戶”。華商應多成立行業協會,清醒認識嚴峻形勢,痛下決心整治“害群之馬”,形成有效的依法經商的監督機制。只有清理門戶,才能不怕“鬼叫門”。

  二是善於利用當地的公權力。面對各地警方的圍堵,華商要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旦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族群遭到歧視性待遇,要團結一致,依法抗爭;善於利用當地的“公權力”,實現目標。歷史的經驗告訴華商,尊重與平等,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只能在有理有節的抗爭中,在打贏的一個個戰役中獲得。美國紐約華人堅持不懈地對“鼠肉門”的抗議示威,西班牙華人狀告警方施暴被政府重視等等事例,堪稱依法維權的典範。

  看清上述事實,我們就會明白:當今世界各地華商所遭遇的麻煩,是遲早要來的風雨。但作為強者,華商們定能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之後,浴火重生,涅槃成翅膀更加硬朗的鳳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