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導彈陰影籠罩中國 如何應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7 11:33:35  


日本政府已正式研究向美國購買“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可行性。
韓國自行研製的巡航導彈射程達500公里。
  中國周邊導彈形勢報告

  編者按:21世紀的亞洲是全球防務市場的增長熱區,這已是公認的事實。在亞洲各國武裝力量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周邊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擁有或即將擁有進攻性導彈武器。中國的國家安全被籠罩在了彈道導彈和攻陸巡航導彈的陰影之下。中國將如何應對這些威脅和挑戰,如何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技術擴散的今天維護自身的安全?本刊特綜述相關報導,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導彈陰影籠罩中國

  2006年12月,台島內媒報爆出臺軍驚人內幕,報導稱台當局防務主管部門正在籌劃建立“戰略部隊”,準備在接近中國大陸的外島增建導彈陣地,同時引進更好的技術,將目前在研的所謂“特種導彈”射程延伸到2000公里,如果該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則台軍將擁有直接威脅上海乃至北京的戰略打擊能力……

  臺灣:可能發展核武的地區

  自2000年6月16日,陳水扁將“決戰境外”作為台軍作戰指導思想以來,台當局一直在推動其遠程打擊能力的發展。儘管受到國際政治環境、美中、美台關係以及臺灣自身技術研發能力的影響,台軍夢寐以求的“戰略導彈”迄今仍未成為現實。但不可否認的是,台軍獲得遠端導彈的努力從未停止,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根據《簡氏防務週刊》2006年1月8日的報導,台軍“決戰境外”的“利器”——“雄風-IIE”攻陸巡航導彈原型已由臺灣“中科院”製造完畢。台軍方多次揚言,“雄風-IIE”導彈可攻擊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如果部署在澎湖或東引,則南可攻擊香港,北可攻擊上海…… 

  日本:水面下的威懾

  作為一個只能擁有“自衛武裝”的特殊國家,日本顯然不具備研製彈道導彈的資格。但隨著近年來,日本防衛政策的不斷外向化,日本不再掩飾其尋求進攻性導彈力量的意圖。

  2005年1月,日本防衛廳前長官石破茂在接受《日本時報》專訪時公開聲稱,日本政府已正式研究向美國購買“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可行性,以擁有先發制人,精確打擊的能力。石破茂稱,日本政府已經注意到了“戰斧”巡航導彈的“有效性”……

  印度:向洲際導彈邁進

  美國一位知名學者曾經說過,印度的崛起是21世紀無法回避的重大歷史事件。毫無疑問,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正在從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大國向國際地緣政治版圖上的大國轉變。“實力特別強大的國家都會強烈地傾向於尋求地區霸權。”今天的印度正走在這條通往地區霸權的路上。

  放眼整個亞洲,宣稱要做軍事大國的印度毫無疑問是對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威懾能力願望最迫切的國家。從1967年,印度正式啟動彈道導彈研究先期準備工作開始,到1998年印度連續進行5次核子試驗,在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總體規劃和領導
下,印度用了30年時間成為了世界核俱樂部的一員…… 

  韓國:暗渡陳倉造“天龍”

  韓國在進攻性導彈武器領域的動向與日本有相似之處。韓國武裝力量的建設一直受到其盟友美國的嚴格控制。按照1972年簽署的《美韓共同防務協定》以及1979年韓美國簽訂的“導彈協議”規定,韓國不能研製射程超過180公里的導彈。但是韓國對進行性導彈力量的渴望盡人皆知。

  早在1968年,韓國就將美制“奈基”防空導彈改造成射程138公里的戰術地地導彈。1992年,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又秘密對推出“玄武”短程彈道導彈,射程提高到180公里。2001年1月,美國出於控制朝鮮半島局勢的戰略利益,說服韓國加入《國際導彈技術控制條約》。條約允許韓國發展射程不超過300公里、戰鬥部不超過500公斤的彈道導彈。條件是韓國必須加入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承諾不向其他任何第三方轉讓導彈製造技術。儘管面臨重重束縛,但韓國政府利用條約未對巡航導彈的射程作出限制的漏洞,以“暗度陳倉”的方式開發出遠端巡航導彈…… 

  中國應該發展自己的NMD嗎?

  除了以上四個國家,朝鮮、巴基斯坦和伊朗也都擁有彈道導彈。環顧亞洲,我們會發現,各國不斷增長的彈道導彈力量以及日漸擴散的巡航導彈技術已經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於上述這些來自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和導彈武器的威脅,中國有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現實需求,必須要指出的是,這一防禦系統,純粹是出於對自己國家安全的考慮而進行的必要防禦,是應對有可能落到自己頭上的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和導彈武器的自我防範,其指導思想,與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軍事戰略上,一直實行積極防禦的戰略,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搞TMD或NMD,先把自己防護起來然後無所顧忌地對別人揮舞大棒。但是對於導彈技術的擴散和潛在的導彈威脅,不能不有所防範。特別是出於打贏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需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和導彈武器防禦系統……詳情請參閱本刊2007第563期封面故事。(來源:《國際展望》雜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