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香港審計署揭弊端,跟進須著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9 10:44:17  


  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昨日香港政府審計署又就多個部門的財務及運作情況作出報告,一如過往提出了不少批評及改進建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由此揭露的一些部門工作缺失,其嚴重性令人關注。對此港府為實行強政勵治必須認真處理,並從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跟進及問責機制,否則難於維持市民對當局管治能力的信心,和港府的高效率美譽。

  在審計署發表的第四十八號報告書中,被批評的包括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房屋署、康文署、漁護署及渠務署等八個部門,其中對應科院的批評最多,揭露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管理失當事項,特別是四年間曾三度聘請風水顧問為辦事處睇風水,合共花費逾十八萬元,更是難以置信。一家公營機構作出如此支銷,實予人以“無王管”之感。另一項重要缺失是部分職員薪金較市場同類職位為高,行政總裁的薪金更成謎團。如此欠缺透明度實非公營機構可以接受者。其他涉及管理不當的事項,還包括應酬及離港公幹等開支不當,和董事會議出席率偏低、部分會議無文件紀錄等,全屬違反高效、負責的公司管理原則事例,令人質疑高層管理的能力及責任心。

  對其他部門的報告中,同樣披露了不少管理上的失誤或漏洞。例如房屋署被指追收拖欠租金不力,令欠租率不斷上升,至每月達到五千多萬元之巨,較十年前急升近四倍。當中更有租戶在接獲期限屆滿通知書後,五年仍未遷出所住單位,而有個別屋邨的欠租竟高達應收租金的六成半。這些情況,均顯示在屋邨管理上有很多疏漏之處,不單浪費公帑,亦對其他守法依規的住戶不公平。此外,對住戶入息申報制度過於寬鬆,和延誤把已故人士的名字從公屋輪候冊中剔除等,也是管理體系不足的反映。

  總之,今次及過去審計報告所揭露的眾多缺失及問題,均反映行政體系中確有很多急待改善之處,若不急謀改進,將難以令市民安心。審計署的工作值得讚許,這為改善公共管理及節約公帑起到關鍵作用,亦為提高本港的整體競爭力作出貢獻:若管治低效而多失誤將損投資者信心。

  為了增強審計效益,使各部門提高警覺及有過必改、快改,進行根本性的行政機制改革看來十分必要。首先是要確立問責制度。當審計署披露問題後,政府應審視各部門的高層管理是否有失職之嫌。高層管理的職責乃監督,下屬員工以增運作成效,並檢查運作機制,以便能及時修正不合理之處或填補疏漏。有些事情本就應由管理層先行發現及糾正,不應留待審計署去揭發。

  其次是強化跟進制度。在各報告最後,都簡單表明有關部門同意或接納審計署的建議。這實在遠不足夠;有關部門理應在限定時間內,提出更詳細的改善報告,依據審計建議,逐條列述改善之法及所需時間。這應包括配備人手,改善機制或充實電腦設備等。其後還須作進度或完成報告。只有這樣,才可保證審計建議得以認真落實,而不是敷衍了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