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邊境”在哪?經濟一體化引發“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1 12:17:07  


4月19日,博鰲亞洲論壇會員大會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這是菲律賓前總統、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拉莫斯(右)和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會前交談。(新華社圖)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雖然地理意義上的亞洲概念十分清晰,但是在區域經濟向一體化邁進的過程中,亞洲的“邊境”問題卻引發了 “爭論”。

  新華網報道,“澳大利亞人是不是亞洲人呢?”20日下午,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來自澳大利亞的國會議員邁克爾·約翰遜作為二十一世紀青年領導人圓桌會議的主持人首先拋出了這個問題。

  一位嘉賓指出:“澳大利亞當然是‘亞洲的一部分’,因為澳大利亞在過去幾年間已經成為亞洲重要的資源供應者,它已經是亞洲生產鏈上不可分割的一個環節。”另一位嘉賓馬上反駁:“實際上,在經濟逐漸一體化的年代,一個國家可能成為多個經濟系統的一部分,澳大利亞是否屬於亞洲是無所謂的。”

  2000年以來,亞洲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20%。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區域內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對話合作方興未艾,發展和合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文俊用牛、草和牛奶形象描述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故事:“內蒙古有一個幾千畝的草場從12個國家引進牧草,其中也有澳大利亞的牧草。澳大利亞的牛到了內蒙古吃的還是澳大利亞的草,產出來的奶是中國的,卻可能賣回到澳大利亞去。” 

  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孔子學院主任席格倫說,在澳大利亞的大街上,可以聽到很多亞洲語言,亞洲是一個多元化的地方,亞洲的概念是活的。

  鋼琴家孔祥東認為,亞洲的概念超出了地理範疇,超出了地域。

  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新加坡代表的認同。“亞洲的邊境在哪兒呢?電信技術像一場重要的革命改變了亞洲,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休閒方式、社會運行的方式,把大家聯繫得更加緊密。”這位代表說。

  經濟上的合作與融合,正在使地理上的亞洲邊界變得模糊。SOHO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張欣說:“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已經沒有必要突出中國人、澳大利亞人或者亞洲人的身份,個體的標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越來越不重要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