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配錯藥事件反映“重醫輕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3 10:03:05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屯門有私家診所涉嫌錯將“火酒藥水”配給病人,導致一名女童火燒喉嚨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登社評指出,本港不斷發生配錯藥事件,既涉及部分私家診所未有嚴格遵循醫學會指引的問題,也與醫學會的指引未能重視藥劑師的專業意見有關,反映香港明顯存在“重醫生輕藥劑師”的現象。

  社評認為,由於配藥事關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政府部門不應任由業界自行其事,應主動介入,一是改變目前配藥指引全由醫生撰寫而沒有藥劑師專業意見的現狀;二是加強對診所配藥的監管。長遠來講,香港須順應世界潮流,實行醫藥分家,以從根本上解決配錯藥問題。 

  今次有診所涉嫌錯將“火酒藥水”配給6位病人,只發現一名女童出現不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私家診所配錯藥並非個別事件,只是因為相當部分受害者並未有即時出現不良反應而未被揭露出來。2005年5月,黃大仙一家診所的西醫誤將糖尿病藥物當成胃藥處方配給病人,導致152名病人受影響,其中5人先後死亡的事件,至今令人扼腕。醫管當局及業界應重視從過往配錯藥事件中吸取教訓。 

  據業內人士透露,有些私人診所為了提高“療效”、吸引更多病人就診而故意通過配藥加大藥物濃度;也有部分診所將配藥這樣涉及人命關天的大事,完全交由沒有經驗的助理、護士甚至護理員來完成。因此,診所“配錯藥”,既有專業問題,也有醫風、醫德問題。為了防止配錯藥,光靠加強配藥指引顯然不夠,醫管當局及醫學團體應明確規定,參與配藥的人員必須經過嚴格培訓並取得相關專業資格,並要求診所醫生必須承擔配藥的最終覆核責任。當局還須加強對診所配藥情況的督促與檢查。 

  社評指出,還應看到,醫學會發出的配藥指引全部是由醫生撰寫的,並未加入藥劑師的意見,因而難免存在不夠專業、科學的問題,如配藥指引居然不包括藥物的效力等。在醫藥知識已經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專業化的今天,醫和藥已是兩個區別越來越大的領域。配藥無疑是藥劑師的專業和強項。香港應該改變“重醫生輕藥劑師”觀念,醫學會在發出配藥指引時,不僅是要參考藥劑師的意見,而且應以藥劑師的意見為主導,確保配藥指引的專業性和安全性。 

  社評認為,醫藥分家,既可在醫和藥之間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又可使患者享受更專業化的服務。這是目前世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香港未來必須要走的道路。雖說目前香港實行醫藥分家存在藥劑師人才不足的問題,不過,只要政府拿出實行醫藥分家的誠意與決心,確立實行醫藥分家的大方向,在市場因素的作用下,自然會有不少本地學子投身藥學,也自然會有不少境外人才匯聚到本港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