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英雄?竊國大盜?葉利欽留下的思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6 10:14:43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葉利欽留下的民主思辯”的社論,指出剛在前天去世,享年76歲的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絕對是個時代人物。1991年,他是蘇聯共産時代結束後俄羅斯的第一任民選總統。蘇聯解體後,他繼續大力推行俄國的民主化和市場經濟,同英美等西方國家領袖頻頻親密地打交道,獲得對方的同聲稱譽。 

  社論指出,葉利欽的逝世,目前西方政界對他的評價基本上仍是正面的,褒多于貶,認爲他讓蘇聯和平解體,國際上是個“民主先生”,因此貢獻是劃時代的。 

  然而,俄羅斯國內的一般民衆,則大都表露出與此相反的情緒。在許多俄羅斯人看來,葉利欽擔任總統八年,是國家的一場災難,國力出現大衰退,人均收入銳减75%,成千上萬人陷入貧困。由于公共衛生水平猛跌,人口减少了200多萬。甚至有俄羅斯人認爲,葉利欽是“竊國大盜”。 

  社論稱,出身烏拉爾山脉一個建築工人家庭的葉利欽,無疑是個魅力領袖。個性豪爽,有號召力,很容易同民衆打成一片的這些素質,使這位建築工程師很快從地方領導晋身克里姆林宮,登上權力的高峰。 

  葉利欽聲譽最隆的時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西方主流的意識形態不斷强調,當時的蘇聯銳意改革開放,推行民主步伐迅猛,勇往直前。這樣的論調,刻下也正用來評價“世界最大民主政體”印度,認爲印度的發展步伐將會超越中國。 

  當然,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正面對著眾多問題,並不容易解决。但現在讓人看得很清楚的是,對于制度僵化、資訊封閉的政體來說,民主確是大衆所渴望的,但民主不是富國强民的萬靈藥。甚至有經濟學家說,民主是財富增加、中産階級擴大之後的結果,而不是走在社會前面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社論點出,關鍵在於,民主是個漸進的過程,它與社會的發展是相應而成的,更要配合財富的積累和秩序的維持。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不公正”還比不上“脫序”糟糕,因爲即使出現不公正,影響的是只是某些得不到公平待遇的人,而“脫序”將導致全盤崩潰。 

  從時代的望後鏡觀察,葉利欽的悲劇的確在于他倉促與“民主”認同,匆忙同西方國家拍肩膀的衝動。事實上,當選總統兩個月後面對權力危機,他那解散政黨、以坦克包圍俄羅斯議會的做法,幷不民主。 

  “休克療法”,是在私營法律與企業管理還未上道之際,把市場經濟硬套在70多年來只知有國營企業的俄羅斯人頭上,結果是只有幾個寡頭財閥成爲暴富,貪污腐敗橫行,國企賤賣,國家資源廉價流入西方。雪上加霜的是,這時的俄羅斯爲了維護國家主權,還在西方抵制的情况下同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打了一場失敗的戰爭。儘管後來普京總統派兵敉平動亂,但車臣的後遺症延續了一段很長的時日。 

  社論稱,酗酒與健康的惡化,迫使葉利欽在1999年底,距離任期届滿還剩幾個月的時候辭職。當時的總理普京代任總統,繼而勝選,正式出任俄羅斯總統至今。

  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淡出政壇十多年的葉利欽,如今是以“民主先生”之名,在逝世的時刻一度讓世人提起。但即使是西方民主,根本的問號仍是:“牛肉在哪裡?”國家的昌盛繁榮,仍須來自開明穩定的領導,公平體制與法治的運作,資源的善用,而不是徒具虛名的“民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