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首訪美刻意低調 美日關係平穩中有忐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6 16:18:19  


安倍此行訪美刻意低調。(資料圖片)
  上任7個月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啟程前往華府進行首次美國訪問,相較於前任首相小泉在美國獲得的風光接待,包括布什親自陪伴小泉前往貓王故鄉參觀,安倍此行刻意低調,不僅行程只安排一天,也力求不要曝光,以免記者會問到有關日本二次大戰暴行的相關問題。儘管安倍上任來努力緩和與中國的緊繃關係,令華府寬心不少;但是美、日關係仍不免出現緊張,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在安倍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讓北韓與日本修正史觀這兩大問題成了兩國進一步拓展關係的阻礙。 
 
  美國官員最近公開斥責安倍否認日本在二戰時強徵慰安婦的發言。雖然美國希望日本能在亞洲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但在美國國內,甚至是保守派陣營中,現在都出現要求與日本民族主義分子領袖保持距離的呼聲。 

  知名的日裔美國政治哲學家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說:“美國盲目的與這些人結盟,完全沒體認到他們在日本的朋友並非站在歷史的正確面。如果亞洲在這些歷史議題上走向兩極化,沒有人會站在日本這一邊”。 

  雖然福山說,他支持布什政府鼓勵日本在外交上更有作為,同時加強兩國軍事同盟的政策;但他也警告,日本必須在修改非戰憲法一事上更為謹慎。修憲是安倍誓言要在任內達到的目標,並且獲得華府的支持。 

  福山說,儘管包括日本在內的各方都表示,大家並不擔憂日本的修憲,“但日本必須提出更好的理由,這不是說讓中國或北韓在日本修憲問題上也有發言權,只是日本必須要花時間透過公開外交來解釋他們為何要這樣做,如果日本自行其是,亞洲的局勢就會變得更糟”。 

  政治分析家指出,歷經連續數月的醜聞與民眾對領導力不足的抱怨後,安倍的支持度目前似乎已經觸底回升;加上日本在野黨目前自亂陣腳,安倍可望在關鍵的7月上月選舉之後,續任首相與自民黨總裁職務。 

  安倍在擔任首相前,在國會中主打保守派議題,包括刪改二戰有關日本暴行的教科書描述;他極力主張北韓必須解決1970年代綁架日本公民的問題,更讓他贏得選民的支持。在出任首相之後,安倍則試圖在新職務與他的保守派支持力量間求取平衡。過去經常參拜靖國神社的安倍,如今對於參拜問題採取模糊態度,讓中國不致反彈。 

  麻省理工學院的日本問題專機薩繆爾說,原本大家期望安倍不僅會延續小泉的外交政策,還會更強硬,“但他令大家驚訝,尤其是在和中國的關係方面”。 

  華府與東京最大的歧異則是出現在北韓問題上。安倍早就表明,除非北韓交還所有從日本綁架的民眾,否則不會加入任何與北韓的核子協議。此一強硬立場製造了華府處理北韓核子問題的障礙。 

  哥倫比亞大學的日本政治專家寇提斯說,安倍與他的盟友明顯對於美國新保守派在去年秋天失勢,也就是共和黨在國會期中選舉中大敗,痛失參、眾兩院控制權失望不已,“現在他們必須想個法子搭上與北韓核子協議的列車”。只是這並不容易,寇提斯說;因為安倍與綁架議題早已牢牢綁在一起,“如果他讓步,他就完了”。 

  在美國改變不與北韓打交道的政策之前,白宮曾經象徵性地支持安倍對北韓綁架日人政策的立場,副總統切尼更在更在訪日時接見遭綁架的日本人家屬。但根據新聞媒體報導,切尼同時也要求安倍考慮在綁架議題上有所進展,顯示華府希望日本支持六方會談協議。 

  薩繆爾說,美國人的態度已經很明顯,在對綁架議題做出“口惠”的同時,他們也希望不要讓這問題阻礙北韓核子問題的解決,因此,“日本在這議題上已經邊緣化了”。 

  在內政上,安倍強調“戰後政權”觀念,修改了教育法,提高愛國主義教育,下一步則朝修憲邁進。安倍在政府與執政黨內的保守派盟友更積極運作提倡民族主義,目標之一就是要撤銷1993年承認日軍在戰時強徵慰安婦罪行的“河野談話”。安倍日前宣稱沒有證據顯示日軍強徵慰安婦,就是他向保守派示好的作為之一;雖然安倍同時也宣稱“河野談話”依然有效,但卻已在亞洲掀起軒然大波,更被外國評論家視為是完全不必要的發言。 

  來源:東森新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