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趨熱 美“吃中國飯”的人越來越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9 10:21:38  


  中評社廣州4月29日電/2004年,當華裔學者黃靖從猶他州立大學調到布魯金斯學會時,大華盛頓地區自稱專門進行中國研究的學者、說客和咨詢人員大約有700多人,現在已驟增到1200多人。“吃中國飯”的人越來越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研究熱”在美國國際關係學界的持續升溫。 

  中新網援引美國《僑報》的文章說,今天,當你走在號稱“美國智庫一條街”的華府馬薩諸塞大道,也許不經意間就會碰見一位“中國問題專家”。這條大道兩旁的著名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布魯金斯學會、傳統基金會、卡托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離這裏不遠的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美國企業研究所和喬治•華盛頓大學,都有中國項目,甚至有中國研究中心。史文、蓋保德、蔔睿哲、譚慎格、藍普頓、季北慈、葛來儀、何漢理、沈大偉……一大批有著中文名字的美國學者、教授正活躍在美國的外交學術界。 

  1998年進入卡內基的華裔學者裴敏欣說,8年多來他看到的“中國熱”呈現幾何級的變化,這與中美關係的發展和中國的崛起是息息相關的。裴敏欣在接受《僑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問題一直是美國重要的外交議題,但以前主要關注臺灣、人權、貿易等比較單一的雙邊問題,而現在牽涉面則廣泛得多。以前誰也不會設想,非洲、拉美、能源問題會成為中美關係中的議題;貿易也從雙邊逆差,發展到匯率問題、全球經常項目不平衡問題;防止核擴散以前中國與美國並無多少合作,而今在朝鮮、伊朗核問題上,中國與美國正密切合作。 

  美國研究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學者主要集中在大學和智庫。裴敏欣介紹說,美國大學裏研究中國的人數最多、實力最強、專業面和興趣面最廣,但往往與政策圈脫節;華盛頓和波士頓研究中國的頂尖機構最多,但就與美國政策制定者聯繫緊密,能為美中關係走向把脈而言,華府智庫是其它地方沒法比的。這些智庫中,卡內基、布魯金斯、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項目被普遍認為是比較強的,前兩者還在中國國內開設了研究分部。 

  據估計,全美最好的100所大學內,大約有300到500位專門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和政治學者。黃靖告訴《僑報》記者,現在不光是智庫和大學,美國主要部委、大兵種都有中國研究專項,所有大公司也都有中國項目或者中國部門。《華盛頓人雜誌》今年初報道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中國分析員有百餘人。 

  許多退休官員如今依然活躍於美中關係學界,如芮效儉、尚慕傑、傅立民等人,也有一些學者“學而優則仕”,如原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柯慶生,現在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 

  黃靖表示,20年前冷戰高峰期,美國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蘇聯;現在中國強大了,美國的研究熱轉向中國,而且勢頭更猛烈。“中國熱”升溫是好事,但對學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現實是人多了,難免魚龍混雜。如何客觀、公正地研究中國成為一大課題。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李成對《僑報》記者說,美國人對中國的關注點與美國政治的關聯度很大。中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很多美國人仍以老眼光看中國。美國研究中國總的趨勢是會越來越細,雖然有時跟不上中國快速變化的步伐,但在比較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下,美國學者憑藉著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深刻瞭解,在研究美中關係方面有其強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