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蔡英文“抗稅說”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2 09:13:18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昨天起,五百多萬個家庭要開始為申報綜合所得稅傷神了;就在進入報稅季的前一天,“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為了老農津貼是否提高一千元的事,以“津貼加碼,我就抗稅”表達了堅定的反對立場。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於公於法,蔡英文的“抗稅說”不可取,她昨天也已澄清只是句“玩笑話”,絕對會依法繳稅;然而,於私於情理,蔡英文的玩笑話,卻是納稅人的共同心聲。

  每到報稅季節,民眾就得整理一年來的所得扣繳憑單,要敲敲計算機,仔細算算得從荷包裡拿出多少錢繳稅,或有幸能獲得退稅。在過去經濟高成長年代,所得增加得也快,繳稅的感覺還不是那麼的痛;但這幾年,經濟成長遲滯,消費物價又走高,普羅大眾的實質薪資大多縮水,卻還要再從愈來愈瘦的荷包裡找錢,繳稅的痛苦指數自然跟著上升,對稅政效率性、稅制公平性的要求更是與日俱增。為此,政府近年推動稅政革新,大幅簡化所得稅申報流程及管道多元化,以提升徵納雙方的滿意度;並自去年起實施最低稅負制,以稍稍矯正過多租稅減免導致的不公平現象。

  社論指出,然而,這些努力的預期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近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卻又將納稅人的痛苦指數推向了最高點。讓蔡英文直率地講出“抗稅”玩笑話的老農津貼,只不過是政府施政行政恣意、未善用有限稅收資源的冰山一角,只是因為陳水扁宣布,整合四大敬老津貼的“國民年金”若無法過關,就要把老農津貼加碼到六千元。此言若當真,政府支出每年就要增加八十五億元;再加上擴及敬老津貼、原住民敬老津貼及中低收入戶老人津貼的必然效應,政府一年增加的財務負擔將逾二百億元;連同既有的八百億元支出,相當於花掉中央政府一年總支出的十六分之一,那政府還有什麼能力從事其他的建設?

  除了行政上的恣意與隨性,不當、錯誤、反覆的政策所導致的資源浪費,更是俯拾即是,核四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從廢核四、朝野爭論、覆議到核四復工,停建之間的行政消耗、違約金額已屬可觀;再加上時空環境的改變,包括匯率、原料成本等等,不只整起工程投資金額追加近五百億元預算,完工時程更延後達三年,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恐逾千億元,由此可見政策錯誤的可怕。當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甚至愈來愈明目張膽、肆無忌憚時,似乎也只有以“抗稅”這種激烈的方式,方足以顯示納稅人的憤慨與不滿了。

  常言謂,納稅是人民應盡的義務,雖是理所當然,但總顯得消極無奈;換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民眾繳稅給政府,其實是在購買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國防”、教育、安全、認證等種種公共的服務。因此,如果政府能夠很有效率地使用民眾繳納的稅捐,提升公共服務的品質,並能把錢用在民眾最需要的事務上,達到取之於民,也用之於民的境界,民眾自然心甘情願地快樂納稅。就像北歐諸國一樣,其國民約有近半所得交給了政府,但因政府也相對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完整照顧,讓民眾覺得物超所值,納稅人的痛苦指數就不一定與稅負高低成正比。

  社論指出,可是,台灣的納稅人何其苦,一方面因所得稅制設計的不良與租稅減免的浮濫,形成納稅集中薪資所得族群的偏頗現象,空有全球第二低租稅負擔率之名,卻無低稅負之實;另一方面,台灣的納稅人既無法享受所納稅捐相應的公共服務,得忍受低行政效率、反覆不定的政策、大而無當的公共建設,甚至還要為第一家庭無關公共福祉的童書、服飾、飲宴等私人支出埋單。當納稅人知道原來辛苦賺來、攢下的血汗錢竟是讓政府這樣揮霍,繳稅,當然就繳得心不甘、情不願,成了最痛苦的事。蔡英文這一句玩笑話,其實,正說到了納稅人的心坎兒裡;抗稅自是不當,但若政府惡性不改,也許納稅人真要付諸行動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