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黨意壓民意 透露出民進黨的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7 11:55:02  


  中評社香港5月7日雹/台灣《中國時報》今天刊登署名文章說,民進黨“總統”及“立委”初選到了最後一刻,高峰陡起,四天王間的交鋒,已然將民進黨初選的鬥爭格局帶向文場武鬥的新層次。蘇謝的爭勝,各單一選區“立委”的交鋒,所呈現的選戰型態,除了符號層次“台灣”與“本土”的旗幟分明、全面封殺的分類械鬥之外,更充斥著選舉戰術層次,火力全開的負面對決;從“立委”黨內初選名單表的派系版圖變動,不僅呈現民進黨對於台灣未來路向思考空間的萎縮,更透露出黨機器面臨黨員與民意落差的危機。 

  文章說,此次初選,從四天王乃至於各單一“立委”選區的爭戰,牽動未來地方政治勢力的資源分配與版圖。贏者全拿的單一選區,不僅是陣地戰,更是集團對決。而集團對決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面性開戰,也因此,選舉時的刀光劍影並不意外,負面選舉的招數也不難想見。首度施行的單一選區制,更讓各地立委競爭激烈程度超越以往,顯示了黨內群雄並起、呼群選邊的接班態勢,絲毫無助於黨的團結,反而因為利益競爭而加深裂痕。 

  為了勝出而大量操弄本土符號至於負面競選的衝殺,已經超越了歷屆黨內初選競爭程度而瀕臨政治內戰的層次。整個選舉期間,“台灣”與“本土”的符號,不僅是顏色之爭,更是派系結合本土媒體集體獵殺“新潮流系”的鬥爭。當“台灣”與“本土”成了不同政治利益分類械鬥的工具與判準時,黨的內傷因而清晰可見;再加上選舉過程中,各陣營在媒體電台的相互駁火、文宣語調的辛辣、無不讓人以為決戰關頭已到。初選時方法無所不用其極,視同志如寇讎,必然將對立推向頂點,臨界分裂,大選時又何去彌補傷痕,共赴戰場? 

  經過一番夾雜媒體與派系爭鬥的競選動員,不分區“立委”的排次,除了標示著黨派派系版圖的變遷,也意味著黨內論述空間的萎縮。儘管,不分區“立委”的設計代表黨意的表達,然而,此次,羅文嘉、沈富雄、洪奇昌等人排名的落後,顯現黨內意見單一化的趨勢。這些候選人的共同特色在於,社會知名度高,其批評與建言,不管是羅文嘉對於“第一家庭”批評,或是沈富雄出席泛藍媒體批綠,或是洪奇昌提出積極改革,都在媒體、電台的批評下,成了“大寇”。而這些論題,難道無一不可辯論?無一不是體現民進黨堅持建立公共論述空間,以及發展論述能力的理念,如今卻因抱持不同意見而被“標籤化”,被視為除之而後快的標的。黨機制坐視黨內批判超越理性論政空間的範疇,反而讓民進黨脫離了社會現實的發展路線,讓民進黨漂浮在純化黨意與正視民意的分界點。 

  文章表示,此次初選所留下的鬥爭傷痕,已讓過去團結對外、多元前瞻的民進黨看似煙消雲散。一個轉向終極深綠、無法容納異已、政治掛帥的民進黨正悄然浮現。黨內理性論政空間的壓縮,初選競爭手段的殺氣,“台灣”符號鬥爭的內部化,以名為排藍實為限縮政黨社會基礎,構成了此次初選充滿權鬥的煙硝味。過去曾上下一心對抗威權體制的政黨,因初選而進退失據;曾是並肩征戰的戰友,因爭奪權力大位而反目不合。選舉過程相害容易,對立廝殺後的相處更難。經過一番激烈烽火之後,民進黨領導階層該思考的不只是修補鬥爭後的裂痕,更在於檢視自身是正在自我削弱帶領台灣走出當前困局的路線與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