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張鐵軍:重視法中關係 是薩科齊的必然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8 09:21:36  


張鐵軍:薩科齊明確提出“與過去決裂”,實際是指與阻礙法國發展的舊有思維方式決裂。

  記者:今年的投票率特別高,評論說這是因爲法國百姓“人心思變”。您認爲薩科齊能否給後希拉克時代的法國帶來一番新氣象?他會展開一種什麽樣的執政風格? 

  張鐵軍:在過去二十六年中,法國的人均GDP從世界第七位跌落到第十七位;近年來法國的經濟低迷,在歐洲主要國家中,法國的增長率是最低的。因此,在長達近一個月的競選活動中,“變革”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辭彙,所有總統候選人無一例外地打出“變革”旗幟。此舉受到法國民眾的積極回應,選舉投票率之高前所未見,由此反映出法國民眾“人心思變”的強烈願望。薩科齊明確提出“與過去決裂”,實際是指與阻礙法國發展的舊有思維方式決裂。他的變革思路涉及法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

  左翼報紙《解放報》撰文指出,薩科齊的“決裂”口號吸引了53%對近20年現實失望的選民。 執政後的薩科齊,必須在個人的較為親美的立場和法國歷來的強調獨立的外交政策之間找到平衡。

  當然,與過去完全決裂是不可能的,因為過去代表了法國的社會和文化傳統。薩科齊應當會致力於在追求社會公平和經濟效率之間的一種較好的平衡,當務之急則更在於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刺激法國經濟的發展。

  記者:未來的法國政壇將會是“左右對抗”還是“左右共治”?薩科奇的政府有什麽新看點?

  張鐵軍:在密特朗和希拉克時代,就曾經出現過“左右共治”,這也會是一種較為可能的方式。需要與過去決裂的法國,也需要政府內部一定程度的協同一致,而非互相掣肘。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將在6月10日至17日舉行,法國新總理到底是“左”還是“右”,將對薩科齊的未來施政產生巨大影響。薩科齊的政府將會通過減稅、減少政府開支、支援中小企業等方式來刺激法國經濟的發展。而國際社會更關心的則是法國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其對歐洲一體化、對美關係、以及(對中國來說)對華政策。

  記者:請您預測一下薩科齊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歐盟和美國)。法國的外交走向將會與希拉克時代有什麽不同?

  張鐵軍:對於歐盟憲法,薩科齊建議對現有條約草案進行濃縮,抽取其中的政策核心,搞一個只需各國議會批准的“袖珍憲法”,從而避開全民投票,更容易獲得通過;鑒於歐盟憲法條約所遭遇的困境,他建議取消全體一致原則,以70%-80%“超特定多數通過原則”取而代之,以此提高決策效率,避免再次出現危機。這些主張,如果付諸實施,都將使得歐盟憲法較為順利地通過和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推進。

  由於希拉克對美英兩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持反對立場,導致法國與美國的互信跌入低谷。2006年9月,薩科齊以法國內政部長的身份赴美國紐約參加“9-11”紀念大會,他在演說中以“傲慢”這個詞來形容法國在伊拉克戰爭前的態度,多次重申法國要成為“美國最好的朋友”。直到今年3月初,薩科齊迫于總統選戰的壓力,才公開承諾自己當選後法國不會向美國“臣服”並承認美國攻擊伊拉克是“一個歷史性錯誤”。 執政後的薩科齊,必須在個人的較為親美的立場和法國歷來的強調獨立的外交政策之間找到平衡。

  記者:在這次沸沸騰騰的法國大選之中,揉入了不少中國色彩。您認爲這僅僅是一種競選策略,還是新總統將會繼承希拉克與中國的友好、對中法關係的高度重視? 新總統上任之後,對中法關係會產生什麽影響? 

  張鐵軍:法國大選中的中國色彩,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提高。因此,繼續重視法中關係將必然會是薩科齊的選擇。但是,正是由於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使得中法之間有了更多的利益交匯點和潛在矛盾所在。由於法國曾是在非洲殖民的最大的宗主國,對於中國近年來非洲外交和在非洲的空前的經濟捲入,法國人一直持有一種警戒心理;薩科齊在這方面也不會例外。

  此外,希拉克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是在歐盟最致力於對華軍售解禁的歐洲領導人,由於其親美立場,默克爾選擇了暫不支持解禁,薩科齊的選擇可能會相似。但是,中法關係的核心在於經濟關係。由於在中國巨大的經濟利益(尤其是一些大訂單),薩科齊將會綜合考慮法中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