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院會、台灣癱瘓 只問選舉,不要治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2 09:05:21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台“立法院”昨天院內院外的雙線對峙,表面上看是一個癱瘓的“國會”,深一層看,其實是一個癱瘓的“國家”。

  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立法院”為了總預算和中選會組織條例連續衝撞數月,問題的根源,其實已不在朝小野大或藍綠對峙;真正的問題在主政當局完全缺乏執政意識。台灣透過“國會”機制實踐民主的機制,基本上已經崩毀。

  民進黨中央政府總預算與中選會組織條例,孰重?這其實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而是如何權衡和折衝的問題。如果是一個負責任的民主政府,一定會選擇以維護總預算為重,對其他法案的僵局則另外窮盡合法手段尋求救濟。但民進黨的態度,卻是寧可讓總預算陪葬,也要卡死中選會條例;寧可地方建設停頓,也不放棄自己壟斷中選會委員的任命特權。總預算延宕五個月未通過,與其說是在野黨杯葛,不如說是執政黨採取焦土戰略,蓄意把總預算當砲灰所致。

  社論說,如果國民黨版的中選會條例有“違憲之虞”,那麼民進黨政府應設法提出一個更具說服力的版本,爭取民眾和對手的認同。但人們看到的,卻是執政黨把髒手深深伸進這個理應獨立的選舉機構,硬是不肯鬆手,卻還反咬屢因中選會不公而吃盡悶虧的在野黨野蠻。事實上,尚未通過立法的中選會只不過是有違憲“之虞”,而總預算案延宕五個月未能通過卻是“既遂”的違憲;民進黨拿它從來不尊重的“中華民國憲法”為藉口來阻擋中選會條例,豈不可笑之至?

  在執政黨的天平上,中選會條例和總預算居然被放在等量齊觀的位置,也極耐人咀嚼:若非民進黨太不把總預算放在心上,便是中選會對它而言是太珍貴的政治法寶了,一點都不可鬆手。從這個角度看,“立院”的群毆、院外的群眾包圍,也就變得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民進黨在乎的不是施政的推展,它在乎的只是本黨能從中獲取多少選舉利益罷了!

  社論指出,觀察現實情況的發展,也確乎如此。“行政院”雖宣稱總預算延宕將影響百分之零點六四的經濟成長,使七百億元新興計畫無法進行;但我們看不出扁政府或民進黨對此有何焦慮,亦無意設法調解朝野矛盾。陳水扁照樣對老農津貼喊價加碼,蘇貞昌南下雲嘉南建設支票一開就是兩百多億;總預算過不過,於他們何有哉?

  執政七年,還不肯面對協商妥協之必要;政績零蛋,還學不會尊重“國會”多數,這就是政府癱瘓、台灣停滯的真相。試看民進黨四大天王及各派系在初選中的殘酷撕咬,是如何地顯露了一個政黨的兇狠本色。但真正令人心寒的是,這個政黨除了長於選舉、造勢和鬥爭,已完全不記得自己還有執政的責任。也正因如此,民進黨連“國會”的“表決機制”也敢悍然剝奪,不啻根本摧毀了民主憲政!

  社論認為,扁政府最厲害的本事,是將一切政策或措施均配合執政黨造勢的需要進行包裝,凡是不符政黨需要的政策,隨時可以抽換廢除。所以,蘇花高可以視選舉情勢反反覆覆,樂生的去留可以忽左忽右,大陸觀光客可以忽開忽停;包括對中油、中華郵政、乃至中正紀念堂的改名,目的也只是在轉移焦點以浮報自己的“業績”罷了,這能滿足民眾什麼獨立的渴望嗎? 

  在民主國家,選舉是手段,執政黨透過施政為社會大眾解決問題,才是政治的目的。但在台灣,人民每天看到的是無止盡的選舉造勢和政治鬥爭,政治人物忙完了這場選舉,立即開始忙下一場選舉,誰有心施政?試想,陳水扁放棄領導人的超然角色已經七年,執政黨既一切以政治鬥爭為首要,台灣還有什麼政策不是從一黨之私出發?

  前幾年,民進黨被認為只會選舉、不會治台,如今,它更自我退化至“只問選舉,不要治台。“立法院”為了兩個法案,幾度上演世界級的政治鬧劇,這是台灣的民主退化。原因在於,我們的執政黨其實是一個“不執政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