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張岸元的文章,對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涉及的政治關係進行了分析。文章全文如下:
美對華經濟政策基調取決於政治關係走向:現時,美方在經濟領域實際上已接受了“順差在中國、利益在美國”等中方極力主張的雙贏觀點,容忍了對華高額逆差格局,接受了人民幣緩慢升值局面。但是,隨著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取得實質性效果,與美國的主導產業展開競爭,及中國外匯儲備資金回流美國的資金鏈斷裂,不再為美國的貿易赤字提供低成本融資,美國對華政治將服務於經濟利益的要求,而不是像目前這樣,經濟利益服從於政治格局。
5月,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進行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從去年12月首輪對話的情況看,雙方會談的內容極為廣泛,從全球經濟失衡、美方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金融服務業開放、知識產權保護,到清潔能源、企業社會責任、疾病防控,無所不包。但從事後效果看,對話似乎沒有引起雙方政策發生值得關注的變化。中國的人民幣繼續蹣跚升值,貿易政策尚未見大幅調整,金融業按照加入WTO的承諾有序放開。美國方面,除了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訴諸WTO、向自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徵收反補貼稅之外,截至目前為止,也還沒有針對高額逆差局面拿出系統性的調整政策。此外,對於國際經濟界叫嚷多年的全球經濟失衡問題,雙方也沒有提出新的觀點和對策。
國際間的此類對話向來難以協調各國經濟政策之間的差異,對話——即使是戰略的——其功能也主要是“各自表述、加深理解”。
美對華經濟政策基調取決於政治關係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