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這次,真的要“後扁”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6 16:18:00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黃哲斌今天發表文章說,台灣新閣接近底定,但看守內閣的意味濃厚;就像陳水扁雖不承認跛腳,但黨內影響力註定將快速消退,權力將聚攏到謝長廷身邊。

  展望未來一年,民進黨與謝長廷的政治行情,將有幾個重要觀察點:

  一、陳水扁的權力庫存:

  作為一名執政七年,貶多於褒,家族成員深陷弊案的跛鴨“元首”,意志堅強的陳水扁勢必擠搾他殘存的權力,透過代理人張俊雄,讓“行政院”變成以選舉為導向的競選機器,藉此向黨內、尤其謝陣營展示他仍有牽動政局的能力。

  比較讓人憂心的是,無論是內政、外交、兩岸政策,一旦以選舉為短線考量,勢必會出現一些急進、不負責任的政策,最後無論誰當選,都必須概括承受。

  二、李登輝的賭注:

  隨著“立委”選制的更迭,李登輝對於台聯“立委”的控制力越來越弱;但民進黨四大天王中,謝長廷又是他最屬意的人選,一向擅於謀略又敏於現實的李登輝,是否可能與謝陣營達成某種結盟,甚至棄守台聯,確保他個人在後扁時代的影響力,值得觀察期待。

  三、消失的新潮流系:

  即使未“滅流”,在“總統”及“立委”爭奪戰中“雙輸”的新潮流,政治實力將遭前所未有的削弱。人材素質相對整齊的新系,終究因為權力的擴張,反而喪卻戰鬥能量,不但內部出現分裂隱憂,派內菁英也因喪失舞台,可能出現嚴重斷層;以謝長廷為核心的權力版圖中,新潮流系將扮演何種角色,也會左右民進黨的新結構。

  至於如願清勦新潮流的民進黨各派系,又將展現何種競爭文化,也是“後扁新謝”的另一重大議題。

  四、中南海因素:

  謝長廷已經放出風聲,希望在一年內促成周末包機、大陸觀光客等兩岸政策利多,大陸是否願意配合演出,又將如何定義謝長廷,目前還不確定;但陳水扁將在兩岸議題上扮黑臉,不斷以正名議題及外交動作,挑動大陸的容忍底線,謝長廷則扮演白臉,儘量釋放善意及利多訊息,兩者一來一往,從中操作最大的選票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獨派在選舉期間一向有“務實”傾向,較能容忍民進黨候選人提出寬鬆的兩岸主張,應不會強力挑戰謝長廷“和解共生”、“憲法一中”之類的言論;但謝長廷若當選,他是否還能堅持較溫和的兩岸路線,或像陳水扁一樣,被迫從“新中間”不斷往獨派退縮,選擇刻意與大陸衝撞,藉以切割藍綠選票?

  若剔除藍營充滿不確定性的變數,上述幾項因素會左右謝長廷的近未來,有些會幫他加分、有些可能為他扣分,但加加減減之後,他必須再度展現他的手腕與意志,既與扁周旋,且在黨內複雜的派系結構及恩怨關係中凝聚威望,最後才是與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對陣。

  無論如何,“後扁時代”將不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但民進黨梯隊的隊形重組,不只會影響綠營版塊,更將重新定義台灣政壇的競爭結構。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