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報:世行行長自請下台後 今後該走甚麼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3 10:41:56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經過兩個月來風風雨雨,世界銀行行長沃爾福威茨宣布辭職,6月底生效。24國組成的董事會表示接受,並相信他處理女友加薪案,是出於維護世行聲譽的善意。如此安排,使沃爾福威茨免除了被迫下台的難堪,也維持了美國政府的顏面。
 
  社論表示,世界銀行籌建於1944年,當時2戰勝利在望,同盟國籌策戰後的復興重建,世行在財經方面扮演“扶弱濟貧”的角色。當時世界金融市場幾乎並不存在,歐洲諸國更是一片廢墟。世行的資金大部來自美國,所以傳統上世行行長的人選,向來都由美國總統提名任命,從無爭議。
 
  沃爾福威茨為美國新保守派健將,原任國防部副部長,發動對伊拉克戰爭,他是主角之1,外間認為他是接任國防部長或國家安全顧問的人選,但伊戰陷於膠著,“新保”人物飽受責難。沃爾福威茨於2005年由布什總統任命為世行第10任總裁。越戰期間的國防部長麥納瑪拉,卸職後轉任世行,沃爾福威茨的跨行轉業似有前例可循。
 
  可是,世行是龐大的國際組織,員工萬人,掌理龐大資金,貸款的援助的對象遍及全球,利害關係錯綜複雜,主其事者必須存調和鼎鼐、化異為同的涵養與手段。沃爾福威茨仍以其在五角大廈說一不二的作風,到世行便有格格不入之感。在他任職兩年期間,策劃支援非洲國家相當盡力,整肅貪墨也算用心良苦;但因他行事過於強勢,致招“專斷”之譏,多位高級主管相繼去職,他自己最後也因女友加薪一事,不得不草草下台,留下不甚體面的背影。
 
  社論分析,以強硬的鷹派背景而來擔任世行掌舵人,先天上有不易調和的矛盾。法、德等國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存有芥蒂已非一日,攻伊拉克更加深了分歧。對沃爾福威茨的暗加抵制,其實也是存心“給美國一點顏色看看”。幕後談判期間,董事會中有人放出風聲,如果沃爾福威茨不走,各國要聯合起來,打破美國總統任命世行行長的傳統,由各國推選長才,輪流擔綱。若走到那一步,對美國的聲威當然更為不利。
 
  伊拉克戰事陷於泥淖,布什的諸多承諾一一落空,美國的影響力的隨之降低,在貿易自由化推動之下,世界經濟結構已有重大變化,遠非半個多世紀之前的景象可比。美國雖仍號稱舉世唯一超級強權,但歐洲和日本戰後復興,亞洲有中國和印度近年崛起,華盛頓已不再是有求必應、甘霖普降的施主。世行及其姊妹機構“國際貨幣基金會”(IMP),功能性都已大不如前。所以,有很多位財經專家建議,這兩大機構的當務之急,是精簡機構,加強濟貧扶弱的工作,不要把規模搞得太大,任務搞得大複雜,不要作“世界超級銀行”。
 
  文章指出,這些背景相當複雜,但沃爾福威茨自身如能謹慎戒懼,與人為善,本可幹到任滿,全身而退。但他接任總裁後,安排將其女友麗扎調往國務院,麗扎是阿拉伯裔,牛津大學出身,在世行服務多年。沃爾福威茨是在1位副總裁建議“應該迴避”,將麗扎調走,年薪由13萬餘元加到18萬元,消息傳出之後,世行員工大發不平之鳴,董事會指派的調查委員會也認為沃爾福威茨“有違職業倫理”。 麗扎則強調自身工作盡職守分,將力爭合法權益。沃爾福威茨落得“裡外不是人”,最後不得不走。
 
  世行行長易人,雖因染上了一些粉紅色而帶有浪漫氣息,真正的重要性仍在於政治。專家建議,世行今後的發展,不必著重在國家級的貸放和援款,而應充分發揮其特長:世行擁有眾多優秀人才,大可運用他們的專門學識和豐富經驗,協調全球性的經建工作,成為世界金融的智庫。因此,下1任總裁的人選,應該也依據這樣的要求去選定長才,不能只講“政治正確”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