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遏制戰略”促使誤判中國軍備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4 11:23:16  


中國122毫米SH-2型車載榴彈炮。(資料圖)
中國最新型兩栖步兵戰鬥裝甲車。(資料圖)
  世界上有好幾個有影響力的大型防務展,例如法國舉行的歐洲薩托裏防務展、倫敦舉行的防務系統與裝備國際展覽會、希臘國際防務展、俄羅斯莫斯科國防工業展覽會、俄羅斯下塔吉爾國際武器裝備展等等。每個防務展由於主辦國和所處地區戰略環境的差異,各有特色。

  阿布扎比防務展地處中東,周邊國家通常富有石油、美元,但軍工基礎相對薄弱,而且軍備重點多放在陸軍方面。因此,阿布扎比防務展上通常展出很多前衛、新銳武器系統。由於戰略原因,美國在中東的武器市場上向來佔有優勢地位,但同樣由於美國咄咄逼人的中東戰略,導致許多中東國家也願意尋求多樣化的武器採購來源,因此也給那些受美國影響小的國家,提供了機會。

  海外關注重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一些海外媒體對中國參展裝備的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對中國關注的重點。

  戰略重點:美國對中國採取的錯誤的遏制戰略,與中國的發展戰略產生的矛盾,導致美國評論者對於每一件中國武器,都試圖套進台海衝突的範圍。

  特別是,當美國軍力深陷伊拉克泥潭不能自拔時,美國方面更是不能正確分析中國軍備的正常更新,從車載火炮、裝甲車輛到戰術導彈,似乎每一件東西都是為了裝進戰術運輸機和登陸艇,或者乾脆是扔過海峽對岸去的。當美國軍人和人民長期處於這種近乎病態的欺騙宣傳中,很有可能使他們在危機時刻發生誤判,這一點是特別值得關注的。

  他們的錯誤也提醒中國的讀者,要儘量跳出臺海這個小範圍,從對外開放戰略的高度,從海外貿易和能源安全的範圍,去思考軍隊建設和戰略問題。防務展看點

  筆者認為,對防務展的觀察視點,不能只局限在具體武器性能以及某個具體戰爭模式上。對防務展上出現的新裝備,可以從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系統、技術、戰術等幾個方面去分析。

  思路:機械化和資訊化,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大量的輕裝甲輪式車輛,是陸軍機械化的物質基礎。輕裝甲車輛的生產,更多地依賴汽車工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而且不影響坦克和履帶式車輛的生產能力。對於一個大國來說,汽車工業的規模和技術水準,決定了其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

  系統:裝甲偵察車,是擔負進攻任務的裝甲部隊的觸角。一個編制合理的裝甲部隊,應該有靈活而強大的裝甲偵察分隊。從系統的角度看,填補裝備種類的空白,甚至比研製新裝備更重要。

  引進新式武器是提高軍隊戰鬥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口徑的種類增多,也帶來負面影響。陸、海、空各軍種,以及不同兵種,可能引入性能相近,但不同口徑的武器,例如25建米、30毫米、35毫米、37毫米自動炮。這樣給武器生產、彈藥儲備、訓練、後勤帶來很大壓力和浪費,減少現役火炮口徑需要從全局高度統一解決。減少車輛底盤種類具有同樣的意義。

  技術:世界上單獨發展兩栖突擊車的國家並不多,特別是新型兩栖突擊車更少,美國的先進兩栖突擊車(AAAV)自然非常引人注目,AAAV採用滑行技術和大馬力發動機,水上航速是原有AAV7兩栖突擊車的2倍。但其水上行駛時發動機功率為2600馬力,是AAV7(400馬力)的6倍多,

  達到鐵路內燃機車的水準,但兩栖車發動機的體積卻比火車用內燃機小得多。很顯然,發展這種高功率密度發動機技術難度是很大的。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減小阻力也是提高兩栖車輛水上速度的有效方法。兩栖車輛在水中行駛時,受到摩擦阻力、形狀阻力、興波阻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其中興渡阻力約與航速的4次方成比例。加大車輛水中狀態下的長度,可以減小車首和車尾形成水流的相互影響,提高水上航速。

  高射炮採用可編程彈藥技術,可以提高作戰效率。同樣的技術也可以從高炮移植到其他武器上,例如彈道平直的坦克炮和小口徑自動炮採用可編程彈藥,可以有效打擊隱蔽物後面的目標。步兵用的自動榴彈發射器採用可編程彈藥,可以減少彈藥消耗,這一點對於攜彈量有限的步兵分隊非常重要。

  戰術: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上著名的100毫米低壓炮和30毫米自動炮並聯的炮塔,現在被廣泛“移植”到各種底盤上,如芬蘭的輪式戰車等。很多媒體評論為火力最強的輕裝甲車輛。但戰爭不是同類武器的對決,武器的重大改進往往帶來戰術變化。100毫米低壓炮給輕裝甲車輛帶來的是強大的壓制火力,特別適合打擊土木工事、城市建築物。

  因此,裝備這類炮塔的輕裝甲車輛,除了與坦克協同作戰的傳統任務之外,可以單獨執行穿插、迂回、以及縱深打擊任務,減少對自行火炮的需求,增強機械化步兵分隊作戰能力。這一點,正是蘇聯軍隊當年發展BMP1思路的延續。(來源:《艦船知識》雜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