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峰會:歐美難彌齟齬 非洲可成贏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4 12:57:02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6月6日至8日,一年一度的八國集團峰會將在德國北部海濱小鎮海利根達姆舉行,峰會同時邀請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5大新興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進行對話會。氣候政策、能源、知識產權保護、投資自由化以及非洲發展是本屆峰會的5大主題,而氣候政策與非洲發展兩大主題被認為是重中之重。鑒於東道主德國將氣候變化視為最重點議題加以討論,本次峰會被西方媒體形象地比喻為“氣候峰會”。

  歐美難彌“氣候齟齬”

  人民網發自德國的報道說,就在峰會舉行前夕,美國總統布什在接受歐洲媒體記者採訪時提出了一項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戰略,建議在2008年年底前與全球15個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一起設立溫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目標。但他仍堅持具體的減排比例應由各國自行掌握。他說,是他啟動了一個“后京都協議”進程,認為開發新技術對溫室氣體減排具有決定性意義。同時,布什間接批評了德國對核能的排斥態度,認為:“如果人們真的想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那就應該大力討論民用核能的問題。”

  針對布什的上述最新建議,歐盟的反應是排斥的,認為布什的新建議隻是老生常談,即不要約束性的減排指標、不要排放量交易以及一些含糊其辭的目標。而歐盟堅持應有一個具體、有約束性的減排目標。歐盟認為,遏制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必須在聯合國框架內進行,在聯合國框架外由美國主持的多國氣候保護會議不會引起歐盟的興趣。

  作為布什的“密友”,東道主德國總理默克爾嘴巴上表示歡迎布什的新建議,但是,明眼人一看便明了,這種歡迎無非是營造峰會前的良好氣氛,難以掩蓋歐美在氣候政策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峰會前,德國提出了一個“2度目標”,即全球平均氣溫即使不降,但上升幅度也不能超過2攝氏度,這就意味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50年時必須比1990年時的排放水平降低50%。據透露,如果說默克爾起初對峰會達成減排具體目標還抱有幻想的話,那麼,她目前已經放棄這種幻想,而代之於含糊的措辭。

  此外,新興發展中國家認為,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責任在於西方發達國家,但為了人類一個共同的地球,在可持續發展框架內,發展中國家將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而發達國家應加大絕對減排力度,履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的承諾。

  非洲可以成為全球化的贏家

  自1999年德國科隆以及 2005年蘇格蘭八國峰會之后,非洲第三次成為八國集團的重點議題,具體內容為非洲經濟發展、與貧窮以及艾滋病做斗爭。德國主張將八國集團與非洲的關系定位為“改革伙伴關系”,意為“幫助非洲進行良好的政府管理,改善投資條件,促進更多民主和公正,減少腐敗”。為此,除南非外,德國還邀請了埃及、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和加納5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與會,因為在德國看來,這些國家的施政符合西方的意願,堪稱“非洲改革的表率”。近年來,非洲國家經濟取得一定進展,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4.5%。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世人眼中,非洲一度被全球化遠遠拋在后面。但是,解決好非洲發展問題符合各方利益,非洲大陸不能也不應成為經濟全球化大潮的“邊緣”,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羅爾夫·朗哈默爾(Rolf Langhammer)最近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上撰文指出,“非洲可以成為全球化的贏家。”他認為,如果八國峰會的領導人真正意識到全球化市場對非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那麼,對非洲國家的發展援助就能使非洲人民同樣成為全球化浪潮中的贏家。

  事實上,八國集團的主要成員均在非洲擁有重要的安全、經濟和戰略利益,關注非洲是其自身實際需要。發達國家幫助非洲實現長期穩定、改善貧困落后局面,不僅使非洲人民受益,從長遠看也有助於消除發達國家的非傳統安全威脅隱患。因此,國際社會普遍希望發達國家在對非援助方面不要“口惠而實不至”。據透露,本次峰會上,八國集團在非洲建設有效的衛生系統以及國家機構方面承諾援助,但其目的是為了方便私人到非洲投資,這對非洲經濟發展的最后效果究竟如何,人們尚需觀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