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有共識才有和解--下一個十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5 10:25:29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香港基本法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劉迺強今天在信報發表文章說,回歸十年,很多朋友都說要看我如何總結。事實上,這十年才剛過去,今天的許多事情,都是過去十年遺留下去、或者發揮很大影響的,根本沒有可能做一個客觀的總結。加上過去十年不是一件簡單的看得見、摸得的東西,從稍為不同的角度,隨時便可得到不同的結論。這篇文章不好寫,但也不能不寫,作為一個嚴肅的評論員,不可能在這大問題上缺席。 

  一個大家都想問,而且十分簡單直接的問題,是今天的香港,跟十年前比較,是好了,還是壞了。這個問題也不好答,因為不能籠統的、一概而論的說好或者壞。在政治上、體制上明顯是比以前多了民主的因素,但市民對民主的期望增長得更快。你說這是好還是壞?荒謬的是,從中央到香港,建制一方竟然都用了反對派的角度來作總結,說他們所害怕的事情都沒有出現。如此錯位,真“妙不可醬油”! 

  所以,與其作一些無謂的分析,倒不如拋掉過去,從當下開始,看看香港該怎樣走。 

  文章說,當前的不少政治問題,大概只能靠時間去解決。中國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的重要性如江河日下。我們的窮鄰居廣東,經濟體積早已超越香港,今年就超過台灣,再追南韓;如今年內地國民產值輕鬆地增加百分之十,那便已經是一個半香港的規模。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此消彼長,香港在中國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還有邊緣化的危險。港人對大陸人,由自大轉到自卑,由叫人家做“阿燦”到自稱“港燦”。現時港人不論求學、求偶、工作、居住,都很難能與內地沒有關係,而香港滿街都是“國語人”的現象,事實上幾年前已經開始。這一逆轉來得太快,恐怕還要好幾年才能適應。但沒有問題,港人的特性之一,就是善於適應。我可以擔保,下一個十年,對共產黨仍懷有成見的人,縱使還未離開這世界,也一定離開了主流社會,再難起作用。香港毋須太意搞什麼愛國教育,到時的政治氣氛,一定與今天大不一樣。北京的決策層,對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只會比你我看得更加通透,因此更加知道這必然的趨向。時間對中央有利,對反對派和他們背後的力量不利,所以中央永遠氣定神閒,而反對派則總是氣急敗壞。 

  中港長遠利益一致 

  劉迺強文章說,我時常說,香港和中國的長遠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但短期來說,卻未必盡然。今天國家好,香港不是很好,而這情況一時三刻,又不嚴重影響國家的發展;再說,我們的胡主席、溫總要日理萬機,小小一個香港,又不是什麼水深火熱,少理毋妨。我們在香港生活,許多事情是切膚之痛,跟北京高官們的感受是大不一樣的。對我們來說,未來這五年是個關鍵,如再不振作,眼看香港邊緣之勢已成,大勢已去,再難逆轉,今後只可能是中國的眾多一流城市之一。這對香港固然不利,對中國也未必是好事。 

  這樣看來,香港未來的問題只是經濟方面,其實不然。經過多年的破壞,今天的香港千瘡百孔,元氣大傷,舉步維艱。建制中有些人提倡什麼“經濟城市”,香港只宜集中搞經濟等,說得不好聽,是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事倍而功半。今天香港已不是經濟有問題,而是哪一個環節沒有問題?中央恐怕還未意識到的是,今天香港已經快病入膏肓,要趕快送入深切治療部處理。我們的反對派,有些大概不知道香港已危在旦夕,更有些是唯恐香港不亂,有意識的死抱革命思維,認為愈亂愈好。至於沉默的大多數,其危機感已經接近沸點,只是還沒有組織地強烈表達而已。 

  文章說,因此,我們第一步,就是要多方面的表達這種危險感,說服中央,說服反對派中並非想香港沉淪的部分,要重建香港,把它再造強造大。重振香港要成為主流共識,才能扭轉歪風,前途才有可為;而那些要搗亂香港的少數惡意分子,到時就很自然的被邊緣化,不成氣候。 

  第二步才是大和解。中央和特區政府在好一段時期,都曾多次主動與反對派和解,結果都是不歡而散。要知道,有共識和共同目標才能有大和解;沒有這基礎的和解是啞忍、是綏靖、是和稀泥,效果不彰,也不能持久。和解是建立在一個共同目標之上,那就是急救香港。如果不急的話,如上分析,根本可以混下去,到十年以後,香港政治氣氛一定會變,只是到時香港的好壞已經無關宏旨了。 

  香港普遍人心思定 

  和解的必然後果之一,是市民將給中央和特區政府更大的支持和認受。我上邊為何肯定香港沉默的大多數的危機感已經接近沸點?其中一個很重要根據是特首、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支持度持續冒升;不管反對派製造什麼事端,大不了就是大漲小回。而反對派雖然大炒普選,“七一”遊行已成為只要是反中央、反港府便來者不拒的大雜燴,也難有足夠的人數充撐場面。這說明香港普遍人心思定,群眾正不斷拋棄反對派和他們的無謂議題。下一屆政府於七月正式登場之後,只要以一連串行動向市民顯示它力求振作,很快便能把大多數的民意凝聚起來,形成強大重振香港的共識,而大和解便會自然出現。 

  大和解一出現,“反對派”這三個字於○八年立法會選舉中便會成為票房毒藥。在新一屆立法會中,政府較能掌握三分之二的票數,把一個大多數人能接受、中央也會同意的普選路線圖和時間表通過,把這問題解決了,大家都不用再為此煩惱。不過我們毋須為反對派擔心,他們對為其服務了多年的普選議題的喪失,已早有準備,下一仗是身份認同和本土意識。 下一個十年.四之一 


    相關專題: 香港回歸1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