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公股管理全面崩盤 誰該負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8 09:49:26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三百多家上市櫃公司同時在十五日舉行股東會,最受矚目的是開發金控股東會改選董監事,由於官民股協商破局,開發金最大民股辜家取得董事會三分之二席次,大獲全勝,官股慘敗。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並不意外,表面上開發金辜家透過委託書徵求取得過半席次,全面掌控經營權,但財政部公股管理政策完全破功,引發的骨牌效應影響深遠。面對政策全面潰堤,難道不需要有人負起責任嗎? 

  猶記得去年六月底兆豐金控董監改選,當時中信辜家插旗兆豐金來勢洶洶,投票結果,民股以八比七取得過半席次,但是在輿論壓力下,當時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出面協調,硬是讓民股簡鴻文與獨立董事吳榮義自行請辭,最後讓官股維持過半席次,避免兆豐金二兆多元的資產拱手讓人。 

  不料事隔一年,蔡英文卸任後,財政部頓失倚靠,兵敗如山倒,在野黨“立委”炮聲隆隆,要求財長何志欽下台負起政治責任。“立委”們批評這次財金部會是“高層授意、聯合演戲”,不僅公股淪陷,連財政部也淪陷了。然而,要負責任的豈只何志欽一人? 
  
  三年前,中信辜家在財政部協助下,入主開發金。當時財長林全提出“高個子理論”,陳敏薰持股不如人,最後只好黯然退出,由辜家取得經營權。當時辜家取得三分之一董事席次,官股握有三分之一席次,可以發揮制衡的力量。 
  
  在扁政府高喊二次金改旗幟下,不具有主導性的金控公司,公股將陸續退出,以達成民營化的最終目標。財政部定出公股管理政策,只要最大股東取得十五至二十%股權,且符合公司治理條件,官股即全面退出經營權。 
  
  二次金改推動過程中,“財團化”陰影始終揮之不去。開發金董監改選之戰被視為金融業超級大戰,關鍵在於開發金最大民股辜家完全不把財政部放在眼裡,財政部指派官股董事長林誠一與辜家談判,經歷數月的談判,最後破局。顯然中信辜家背後有一股力量支撐,讓辜家可以公然挑戰財政部的政策。 
  
  社論指出,開發金案最受質疑的地方是,中信辜家對外宣稱持股逾十六%,卻不敢向金管會申請大股東適格性審查,取得主管機關的認可。中信辜家透過徵求委託書的方式取得過半董事席次,正式取得經營權,公然挑戰財政部的政策。如此一來,財政部當初定下的公股管理政策完全破功。 
  
  財政部這一仗打輸了,輸掉的不只是開發金區區幾個董事席次,財政部輸掉的其實是政府的公信力與威望。財政部公股管理政策被中信辜家破功之後,其他公股金控的最大民股也可以比照辦理,未來還有國票金、第一金等官股金控,都有大型財團覬覦,有誰還會把財政部長何志欽放在眼裡,財政部的公股管理將面臨全面崩盤效應。 
  
  然而,最令外界不解的是,金融業是高度監管的行業,民間業者通常“不與官鬥”,這次華南金董監改選,最大民股林明成家族掌握的股權加計委託書遠高於官股,但投票前夕林明成主動向官股釋出善意,由官股取得過半席次。為何中信辜家不惜與財政部翻臉,雙方最後協商破局,卻在董監改選完畢後,突然對財政部釋出善意,“施捨”一席法人代表改由官股代表擔任,如此前踞後恭的作法,對財政部形同“羞辱”。何況,民股法人代表,一夕間就可以改派人選,且立即生效。 
  
  這次開發金官派董事長林誠一代表財政部與中信辜家協商,撇開先前市場傳言,林誠一與辜二少關係良好,形同“父子”,就以這次協商結果破局,投票結果官股大敗,甚至讓公股管理政策全面崩盤,林誠一必須負起最大的責任。官股大輸,財政部沒有立場指派董事長,林誠一更沒有立場轉任為民股董事長。對於辜家這分“施捨”,財政部當然無法接受,在未追究林誠一的責任之前,怎能由打敗仗的人繼續擔任董事長? 
  
  扁政府在大選前的敏感時刻重啟二次金改,中信辜家公然挑戰財政部的政策,加上財金部會對於開發金董監改選“積極地無作為”,儘管財政部向金管會檢舉中信辜家大股東適格性問題,金管會官員卻做壁上觀,只做形式審查,不敢做實質審查,因而呈現兩個部會不同調的奇特現象。本報社論日前指出,將官股銀行奉送財團,就是賣台;這次開發金控董監改選,自行政院以降的政府首長的賣台嘴臉,台灣人民會永遠記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