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導彈防禦體系 美俄較量誰占上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0 14:32:41  


  從前年開始,人們已經隱隱約約聽到美俄兩國之間存在某種不和諧的聲音,但同時被布希和普京良好的私人關係所迷惑,以為美俄關係總體上朝著改善的方向發展。直到最近,隨著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體系的計畫公之於眾,俄美之間的不和諧聲音變成種種恐嚇與辱駡,不由讓人聯想起冷戰歲月。

  美國在東歐部署導防系統到底是什麼意圖?美俄之間的新冷戰真的在步步逼近?未來5年的美俄關係到底將走向何方?《文匯報》邀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俄羅斯中亞室主任陸鋼分別從美國和俄羅斯的角度解讀了這一系列問號。

  導防之爭焦點何在?

  主持人:美國在歐洲部署導防系統到底是防誰?擁有能夠穿透任何導彈防禦系統的“白楊”-M洲際導彈的俄羅斯,真會害怕美國部署導防系統嗎?

  沈丁立:近來美俄矛盾的焦點,表面上最為集中於導彈防禦問題。美國已征得北約新盟國波蘭和捷克政府的同意,將在歐洲構築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反導基地。具體計畫是:在2012年前在波蘭部署10個攔截導彈,並在捷克建設一個反導雷達站。

  美國如此作為,理由是防範伊朗和朝鮮可能發動的導彈打擊。但從彈道學的角度,美國用在捷克部署的雷達來偵測伊朗和朝鮮發射的導彈,再用部署在波蘭的攔截導彈來擊落伊朗和朝鮮的導彈,都是說不通的。在政治上,伊、朝現在更沒有必要攻擊歐洲;從技術上,即使伊、朝可能想打擊北美,目前它們也不具備這樣的洲際攻擊能力。

  人們不排除美國確有未雨綢繆之慮,在伊、朝未來有必要進攻歐洲之前,或在伊、朝具備打擊美國的遠端能力之前,早早地先在歐洲部署起一道導彈防禦。但是,很少有人認為美國有必要這樣提前部署。

  美俄都深知,美國在波蘭部署10枚反導導彈,怎麼樣也擋不住俄羅斯龐大的戰略武裝力量。美國攔截導彈的真實攔截成功率遠低於50%,就算以50%計,美國發射4個一組的攔截彈才能實現94%的系統攔截率。這樣需要耗費美國12000個攔截彈,才能基本對付俄羅斯的全部戰略力量。以每個攔截彈的研發與部署費用為10億美元計,那麼,為瓦解俄羅斯的導彈進攻,美國需付出12萬億美元的費用,即目前美國年度軍費的20-30倍。顯然,僅僅為了對付俄羅斯在能力上對美國構成的壓力,美國不會也無力發展這樣一個導防系統。

  綜合上述分析,雖然區區10枚反導導彈不可能根本地損害俄羅斯的利益,但美國政府在中歐部署反導體系對於俄羅斯畢竟還是有損害的,因為美國與北約增加的反導能力只會削弱而不會加強俄羅斯的導彈進攻能力。

  陸鋼:美國計劃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其全球反導系統的部分裝備,是美國整個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由於這套系統本身處於試驗狀態之中,遠未達到實戰效果,因此美國在東歐的部署行動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主要是向波蘭和捷克兩個與俄矛盾較為尖銳的東歐國家,表明美國支持和保護的決心。如果俄羅斯的反應不那麼強烈,美國可能將這道明顯針對俄羅斯的戰略防線進一步延伸到整個東歐地區,並進而主導協調整個歐洲的對俄政策。

  俄羅斯的焦慮也在於此。首先,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一旦開發成熟,將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動搖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戰略地位。其次,通過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美國順理成章地將東歐國家納入其戰略盟友軌道,成為美國在歐亞大陸中部的穩固立足點。而東歐國家倚仗美國的支持將採取更為激進的對俄政策,不停地在俄家門口製造麻煩,消耗俄的戰略決策資源和資信,使俄的影響力難以超越獨聯體國家範圍。第三,俄擔心美利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整合北約的戰略決策,使美歐客觀上形成針對俄羅斯的戰略聯盟。最後,俄羅斯即將要大選,面對美國“明目張膽”的挑戰,俄國內要求反制的呼聲也比較強烈。 

  新軍備競賽箭在弦上?

  主持人:俄美在導防系統上的爭執是否會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

  沈丁立:美俄在反導問題的爭鬥,反映了雙方的戰略競爭。但是,這仍然處在可控範圍。在當前的反導問題上,美國的行為遠不足根本損害俄羅斯的安全利益,而且對俄羅斯的挑戰主要來自俄羅斯內部,如果俄羅斯將來無意擴張,它本不必在意北約作為一個集體性防禦機構的擴大。

  美國的導彈防禦給美國帶來的益處十分有限,給俄羅斯帶來的損失也極其有限。美俄在這個問題上互不相讓,高調對抗,反映的是雙方關係的不信任,而非這個問題本身有多重要。鑒此,美國未必非得全力追求對其益處不大的導防,俄羅斯也未必非得堅決反對對其壞處也不大的美國反導體系,美俄在這個問題上磋商和妥協的餘地肯定存在。

  需要指出,俄羅斯試驗新型導彈,本在長期計畫之內,並非為了現在破美國的反導才啟動。由於俄羅斯仍然擁有超強的戰略攻擊能力,俄羅斯現階段並不需要採取任何軍事行動,更不需要對波蘭、捷克進行威脅。可以說,美國有限的導彈防禦不會引起美俄之間的軍備競賽。

  陸鋼:俄羅斯在軍事上的新動向主要是為了拆穿美的說辭,即東歐的導彈防禦系統是用於對付伊朗的導彈。普京最近就提出建議,俄美共同在阿塞拜疆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以便能夠對付來自伊朗的導彈。如果美不接受建議,表明美國在東歐的部署是針對俄羅斯的,那麼歐洲人應該三思而行。如果歐洲國家仍然同意美國的部署,那麼俄可以將其理解為歐洲願意參與遏制俄羅斯的戰略。因此俄公開表示要重新把歐洲納入核武器瞄準目標。普京的戰略意圖是,一旦歐洲人切實感受到生活在核陰影下,他們就會止步不前。

  美國有限的導彈防禦並不會引起美俄之間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從綜合國力看,俄羅斯在大國中排名並不靠前,但俄有幾張獨一無二的王牌,使俄敢於挑戰美國的“軍規”。第一張牌就是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現在俄已經擁有約16000枚核彈頭和足夠製造4萬~8萬枚核彈的核材料。另有大量的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其中“白楊”-M洲際導彈據說能夠穿透任何導彈防禦系統。這些武器足以保證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第二張牌是俄羅斯的能源控制能力。比起不能投入實用的核威懾力,能源控制力隨時可以轉化為能源威懾力,並可以發揮立竿見影的效用。

  新冷戰,還是新格局?

  主持人:美俄之間的尖銳對立是否預示著一場新冷戰的到來?如果不是,您將如何預測及定義未來5年-10年裏美俄之間的關係,或者可能出現的新的世界格局?

  沈丁立:在全球問題上,美俄對世界穩定的共同利益多多。在未來十年中,俄羅斯尚不足充分恢復與美國競爭的國力。最近俄方提出了美國可以利用在阿塞拜疆的雷達設施,不僅著實將了美國一軍,其實也給了雙方緩和折沖的機會。不過,美國對普金領導的俄羅斯之“專制”極為反感,在未來歲月中視俄羅斯為新興無賴的戰略警戒不會改變。

  然而,隨著明年的美俄總統大選,兩國在產生新領導人後顯著改善關係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畢竟,21世紀不是大國唯一地通過軍事競爭控制世界的世紀,而是各國經由全球化進行經濟和文化競爭從而勝出的世紀。何況美國與俄羅斯和整個人類的共同利益,遠遠超越它們的分歧。一個聰明的國家對外戰略,應該是發展自己,同時以軟硬兩手塑造對方,而不是尋求全贏,在塑造世界的過程中失去平衡。美國和俄羅斯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爭執後,一定會重新心平氣和,找到和諧共處的辦法。

  陸鋼:普京的強硬言行並非表示他要把美俄關係帶入一個冷戰狀態,而是恢復了俄羅斯的“英雄本色”。俄羅斯是一個永不言敗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絕地反攻的民族。前面說到俄有幾張王牌,還有一張很關鍵的牌就是中俄戰略夥伴關係。這張牌讓俄獲得了前蘇聯無法比擬的戰略優勢。中俄徹底解決了雙方的邊界問題,使遼闊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以及中國從東到西的整個北部地方,成為安全戰略區域,從而使兩國能夠騰出手來,應付來自歐洲東部和亞洲東南部的安全壓力。中俄兩國經濟上高度互補,只要有足夠的互信,可以建成足以與歐美市場媲美的區域經濟合作體系。中俄還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21世紀國際秩序問題上存在高度共識,雙方可以經常協調國際政策。

  在未來五年時間裏,國際關係格局將逐漸衍生出一種新的戰略框架,這就是中美俄的大三角關係,它可能左右著國際關係政治格局的主要走勢。這個三角關係的戰略核心是,三方都在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和地區利益,這與冷戰時代那種意識形態特徵鮮明的東西方兩極對抗體制有著明顯的區別。

  所謂中美俄大三角關係主要指三方各自有著獨立的戰略目標、戰略利益、戰略手段和獨特的全球觀,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這些特點是其他大國所不具備的或表現不夠強烈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中美俄三方在國際舞臺的表演中,各自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或是親熱,或是冷漠甚至是謾駡,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對各自利益博弈的考慮上,而不是簡單的兩極對抗關係。

  無論如何,未來五年裏,中美俄三角的戰略互動,將決定著國際關係政治格局的邏輯、特點和步調。 

  觀點集粹

  沈丁立: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基地,理由是防範伊朗和朝鮮的導彈打擊。但這從彈道學上、政治上、及技術上來說,都是說不通的。而它在波蘭部署的10枚反導導彈,也擋不住俄羅斯龐大的戰略武裝力量。

  陸鋼:美國在東歐的部署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如果俄羅斯的反應不那麼強烈,美國可能將這道明顯針對俄羅斯的戰略防線進一步延伸到整個東歐地區,並進而主導協調整個歐洲的對俄政策。

  沈丁立:導防體系給美國帶來的益處十分有限,給俄羅斯帶來的損失也極其有限。美俄在該問題上互不相讓,高調對抗,反映的是雙方關係的不信任,因此,美俄在這個問題上磋商和妥協的餘地肯定存在。

  陸鋼:俄羅斯公開表示要重新把歐洲納入核武器瞄準目標,普京的戰略意圖是,一旦歐洲人切實感受到生活在核陰影下,他們就會止步不前,重新考慮與美國的合作。

  沈丁立:在全球問題上,美俄對世界穩定的共同利益多多。在未來十年中,俄羅斯尚不足充分恢復與美國競爭的國力。21世紀也不是大國唯一地通過軍事競爭角力的世紀,而是各國經由全球化進行經濟和文化競爭從而勝出的世紀。

  陸鋼:普京的強硬言行並非要把美俄關係帶入一個冷戰狀態,而是恢復了俄羅斯的“英雄本色”,俄羅斯是一個善於絕地反攻的民族。在未來五年時間裏,國際關係格局將逐漸衍生出一種新的戰略框架,這就是中美俄的大三角關係,它可能左右著國際關係的主要走勢。 (來源:《文匯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