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國民黨迎合公投泛藍選民恐選前離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1 08:03:58  


石之瑜:2008年大選之際,兩岸軍事衝突升高的前景再現。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作者 石之瑜)陳水扁要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雖然華府表示反對,認為這項活動旨在推翻現狀,與陳水扁過去承諾並不一致,但是顯然不會有效阻撓執意不退的陳水扁。

  華府是否真的有意願阻止陳水扁,要看華府如何判斷陳水扁的意圖,只要能保證華府不捲入台海戰爭,華府高層並不見得抗拒與陳水扁合演一場雙簧秀。但由於民進黨與國民黨都主張以公投方式表達台灣民眾參與聯合國的意願,且在大選時進行此一公投,則無論過去他們之中有人如何質疑公投對於參與聯合國並無實效,也無論他們所使用的名稱有何不同,都將對直接或間接對兩岸關係與選民動向產生影響。

  最後關鍵的影響在於,有多少泛藍支持者會在大選前夕離開台灣。 

  其實,國民黨早就圖謀爭取華府支持改朝換代,連續透過智庫高層表達依順之意。先前曾對美保證軍購案過關,但因為各種因素無法通過預算而幾乎失信,故有新近一連串的動作。舉其犖犖大者,包括將統一字眼從黨綱中消除,向華府保證當選後不會推動統一;也包括放棄阻撓議事進行的中選會組織法修正案,從而為軍購預算的通過清除障礙,其間固然可能有增加國民黨溫順的國內形象考量,但正因為對預算案這樣前倨後恭的形象其實未必討好,加上事前已經導致國民黨立法院黨員對棄守先前立場的抗議,外界反而可以體會出,此一讓步更可能是著眼於對美外交。 

  既然這時國民黨放棄統一,並開放對美軍購,必使民進黨長期因為扮演反華角色,而能在華府跟前壟斷寵幸的好景不再。陳水扁當然亟思調整,以鞏固與華府的關係。他此刻趁機公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規劃,就有這樣的爭取作用。

  不過,國民黨認為陳水扁的目的是激怒大陸來鞏固基本教義派,緊繃選情,營造並凸顯馬英九的外省籍特性。或許這樣的算盤不無道理,但是選前將有二二八守護台灣的特大活動,緊接著是聲討國民黨黨產的公投案追擊在後,是否民進黨一定需要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來錦上添花,值得存疑。換言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恐怕另有所圖。 

  借台海戰雲嚇跑泛藍選民 

  然而,國民黨已經改弦更張而要是法民進黨也參加公投綁大選,並已經計畫推出以“中華民國”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作為牽制。在戰術上,這個因應方式中和了民進黨提出的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起碼使國民黨不至於敗退;但在戰略上,將間接造成國民黨陣腳的大亂。因為,用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勢必迫使北京備戰,假如國民黨敲鑼打鼓地跟進,面對台灣已經沒有反對台獨的政黨,北京幾乎別無選擇訴諸激烈行動。其主要結果並不是鞏固了台獨陣營,畢竟此一陣營在二二八活動後應該早就已經鞏固,而是促成了台海戰雲。 

  揆諸一九九六年的選前移民潮,台海戰雲的立即效果,將是導致國民黨支持者在選前大量離境,與台獨選民爭相返台報效的反差效果;至於海外支持國民黨的潛在選民,則幾乎必然將裹足不前,隔海觀望。來回之間的反差,可高達 80~100萬票(在野滯外50~ 60萬,離台20~ 30 萬,台獨返台 10~20萬)。

  泛藍選民在大選前離開台灣並非新聞。1996年大選時,對於李登輝並不支持,對於林洋港勝選也無期盼的他們,有鑑於之前大陸在台海進行飛彈試射,懼於選後兩岸有變,在選前大量離境,一度造成美國西岸旅社供不應求的窘迫。 2004 年大選時,雖然後來因故落敗的泛藍本來勝利在望,但仍有因為擔心選舉導致社會動亂而事前離台者。 

  2008 年大選之際,兩岸軍事衝突升高的前景再現,因為面對加入聯合國這樣的議題,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異不大,選民面對的主要是台獨兩個中國這兩個選項,對北京的意義雷同。無論是通過任何一個選項,或是兩個選項都通過,其結果都形同中國的法理分裂。面臨奧運在即的北京臨場如何因應,確實難以拿捏,但軍事威嚇升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則泛藍選民離境避禍勢必再度蔚為風潮。 

  不過,依照民進黨的習性,選前一定派遣密使向華府與北京遊說交心,自 2000 年以降,這種作法已成定格。密使將承諾選後彌補的機制,可能包括全面開放觀光客,承認大陸學歷,直航,一定也將再三保證選後對聯合國議題上迅速降溫。是否當選後會遵守承諾另當別論,對方也未必全部採信,但基於這樣的密使活動過去屢見不鮮,確曾保證 1996 年飛彈試射的喧囂可以有效控制。藉由這般私下懷柔,以免擦槍走火,意外造成選前爆發軍事衝突。民進黨甚至可以誘使華府公開斥責自己,一方面等於幫助華府向北京做保證,另一方面有助於挨罵的台北派到北京求和的密使取得信用,在國內順便還可以增加悲情訴求。華府一定同意在選前公開批判以穩定北京,而北京在此刻進行某種軍事表態以安撫人心,與台北承諾事後某種彌補,三方默契,並非無例可循。 

  泛藍選民的盲點

  泛藍選民在這樣的緊張氣氛中,並不會多作分析,於是看不穿兩岸緊張的虛偽性,留台投票支持國民黨意願更難以維繫,這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泛藍選民的兩個盲點。首先,是他們對於民進黨一再遂行種族主義反華政策忍無可忍,經過長期積累,早就希望華府或北京能教訓民進黨,代替他們出氣。這樣的期望醞釀了某種過度預期情感傾向,進而把期望對民進黨的懲罰當成是即將發生的可能性,所以稍有蛛絲馬跡,就以為民進黨氣數將盡。他們當然不願意在這樣的懲罰過程中與民進黨共存亡,便促成選前離台,這與 1996年時離境的心態相呼應。 

  其次,他們之中較為核心的支持者對國民黨已經絕望, 2000年與2004 年都曾經恨鐵不成鋼而含淚投票,如今眼見國民黨對於民進黨的種族主義反華政策一味依附,在他們眼中國民黨已經連鐵都不是,何來成鋼希望?現在轉而變成含淚不投票的旁觀選民激增。 2006 年的北高兩市選舉中,黃俊英落敗與郝龍斌難堪的小勝已經說明問題,即國民黨綠化後擄獲的中間選民數量,無法彌補失去的核心選民數量。 

  如今國民黨推動加入聯合國公投,足讓他們更加確認,國民黨已經放棄他們,全面改向泛綠選民爭取支持。在最後這樣一種心態下,即使北京最後為了維護十七大核心精神的和諧世界而不採任何行動,泛藍選民離境的趨勢都不可逆轉。則他們在選前離境不但絕無依依不捨,甚至是順理成章。與他們在機場巧遇的,是與他們反向行動的、蜂擁返台效忠的泛綠選民。(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